imtoken2.0钱包下载地址|web3
什么是Web3?(上) - 知乎
什么是Web3?(上)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什么是Web3?(上)maxdeath信息论博士,区块链博士后当Web3这个概念再次兴起的时候,估计很多像我一样始终关注IT发展又上了些年纪的朋友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玩意不是很多年前就有了吗?” 然后,如果你再去搜索Web3,你会怀疑自己的记忆产生了错乱,而来到了平行时空—— 人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Web1是门户网站,内容单向输出;Web2是用户生成内容,但平台垄断内容生产者和输出渠道并从中获利;Web3则是用户生成并且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容并且可以直接从中获利。 等等……这好像和我记忆中的Web3不一样啊。 幸好,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们还能从知乎的这些问题里看到十年前Web3的影子: Web3的历史 很显然,Web3是什么,就跟区块链(公链)3.0是什么一样,或者说,就跟中国大学Top3有2+n个,都是谜一样的概念。 基本上,这些概念的由来都是有两个没有争议的概念,再加上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组成,比如大学里清北是Top2,那么中科大,浙大,复旦,上交,甚至中科院大学,都可以试着来蹭个top3。 区块链3.0也同理。 无可争议的,区块链1.0是比特币和加密货币。 逐渐无可争议的,区块链2.0是以太坊。 而接着,所有人都自称自己是区块链3.0,或者区块链3.0愿景的一部分。 但Web3实际上更加复杂——因为如果你回顾了之前对于Web3.0的问题就会发现,连Web2.0是什么都有争议。 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几种曾经的Web3定义: Web1.0:门户网站;Web2.0:搜索引擎;Web3.0:语义网络。这个算是最早也是根正苗红的Web3定义,来自万维网之父,W3C的主席Tim Berners-Lee。作为使用HTML编写了第一个网页创造了万维网并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人来说,他的是从万维网的信息展示的结构而言的——Web1.0是由孤立的、静态的网页和超链接构成的,也就是当你想要寻找某些信息的时候,你完全是通过经验在无数信息的碎片中盲目搜寻;Web2.0的网页则增添了互动性和多媒体,以及有了搜索引擎这个索引网络信息的渠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但所有信息的组织方式仍旧是无序和散乱的;而Web3.0中,也就是语义网络中,信息将以更有效、更结构化和更规整的方法被储存着,就像是一个更有序的数据库,而当人们想要找到某些信息的时候,可以轻易地通过网页的标签和关键字找到,就如同互联网能够理解你想要找的东西一样——这也就是语义网络的概念。 Web1.0:门户网站;Web2.0:搜索引擎;Web3.0: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很显然,这个Web3.0的概念诞生于社交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而现在的我们对于社交网络早已不陌生。而社交网络兴起的助推剂包括3G+4G,智能设备(智能手机),而随之产生的概念包括用户生产内容、手机端应用取代网页、多媒体信息等…… Web1.0:门户网站;Web2.0:社交网络;Web3.0:物联网。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个定义的时间和之前已经不是一个时间了,因为社交网络已经被当作了现在时而不是将来时。在这里,Web3.0是更好的网络连接、更多的智能设备和更频繁的互联需求。随之而来的概念例如智能制造,工业4.0等。 Web1.0:门户网站;Web2.0:社交网络;Web3.0: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同样,对于这个定义相信也没什么需要解释的,头条和抖音就是非常鲜明的,这个Web3.0概念的例子。 基本上,Web3.0概念的变化历程,也就是一段简短的互联网发展史。曾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曾经被认为是Web3.0,而现在,它们已经成了Web2.0,而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成了Web1.0的一个注脚。而接着,物联网和推荐算法都已经逐渐变成现实或者成了现实。 上面唯一没有成为现实的是语义网络,但仔细看看语义网络的愿景——1,信息以比网页更好的形式组织起来;2,整个互联网变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供人查阅。前者,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的出现,信息的形式确实已经不仅限于网页,而包含了视频、短视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而且变得更加碎片化。而且,随着标签和推荐算法,一方面,语义网络期望的一个“能够理解用户想要查找的信息”的语义网络已经实现了,但另一方面,它更进一步,不仅能理解你想要查找的信息,还能根据你的个人偏好预测你想要查找的信息并且推送给你,而且,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把它想要让你知道的信息混杂在推送里,从而影响你的偏好。 于是,语义网络中的第二点其实逐渐失去了出现的基础——在当年,说到互联网,人们看到的是无限的信息被不规整地散布在公有网页中,心想如果把这些信息都有效的组织起来,将极大地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是全人类的宝藏;而现在,当看到这些信息,互联网公司只会想到这几个词:“流量”、“私域”,“变现”……一边笼络最受欢迎的信息创造者和高价值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接口独占这些信息,在推荐算法帮助下给用户编织一个“信息茧房”,让他们觉得“人们其实并没有去搜索更多信息的需求”,“所有我不能轻易获取的信息都不重要”。一边挖掘这些信息产生的价值的方方面面,广告、打赏、付费订阅、IP衍生、带货、粉丝经济…… 那么,什么是Web3? 10年过去了,阿里还是阿里,Amazon还是Amazon,Facebook还是Facebook(虽然变成Meta了);甚至20年过去了,互联网世界早就天翻地覆,无数个曾经对于未来的愿景都变成了现实——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但腾讯还是腾讯,谷歌还是谷歌。 而我们,还是跑到知乎上来发问:“到底什么是Web3”。 因为Web3是变革,而我们实际上还是在期待互联网的一场变革。 区块链能带来这种变革吗?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是Web3吗?没人知道。 只是如果10年之后,如果腾讯还是腾讯,阿里还是阿里,谷歌还是谷歌,Facebook还是Facebook,那么我们也许还会如同10年前,或者如同今日一样,身处Web2,企盼Web3。 区块链的Web3 那么区块链的Web3(下文中提到的Web3仅指代这个Web3)又是什么呢? Web1.0:门户网站,即,单方面的信息传输;Web2.0:社交网络,用户依托于平台产生信息;Web3.0:用户不依赖平台,产生并且拥有自己生产的信息。 于是,内容生产者不再依托于平台,意味着你创作的内容无法被某个平台所垄断,于是,用户可以不再受限于渠道,自由地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同时,信息产生的价值将更公平地分配给内容创作者,而没有平台从中分成。 很多人看到这里,估计就和看到Web3这个概念一样嗤之以鼻,认为是天方夜谈—— 内容创作很值钱吗?没有平台的运营,没有资本的包装,没有体量的支撑,没有变现的渠道,即便内容的所有权是归你的,你可以自由支配,你哪来的收益? 但从某种意义上,这和资本家反驳资本论的逻辑如出一辙——没有资本家的组织,你的劳动哪能创造价值?这种论调,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哪,站在谁的立场思考问题。 没错,平台是做出了贡献的,但它们做出的贡献和获得的收益是否相当,是否这种分配方式就真的是最好的,无可改变的分配方式—— 音乐平台中的多少收入给到了音乐人? 小说平台是否就该拥有写手的著作权? 直播平台是否天然应该收五成以上的打赏抽成? 视频网站凭什么就能按照资本的意愿只让我们看它们想让我们看的内容? 的确,没有了平台的内容创作者们的日子不会像现在那么好过,但没有了内容创作者们的平台算是什么呢? 而在互联网的这20年,只要腾讯还是腾讯,阿里还是阿里,我们其实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遵循着这一个模式,没有例外——这是互联网这20年从业者们总结出的“金科玉律”。 而区块链,提供的是一个改变这点的可能。这里,区块链提供的不仅仅是个“不可篡改的证据”,所谓的“拥有”也不仅仅是一个“你获得了属于你的内容的无可争议,不能被篡改的标记”,还包括你能够通过你创造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获益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会在后文中介绍能够实现这些的技术和概念组件。 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我只介绍这些技术的可行路线和概念本身,不去考虑它们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实现路径、实现的可能性和会发生的时间。毕竟,如果所有的这些都确定能被实现,那么你们应该在课本上而不是这里看到。我也并不保证我所描述的这种Web3会成为现实,或者说以上的这些概念将会实现,因为这篇文章提供的,不过是一个区块链技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对于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设想,它甚至不是区块链领域唯一的设想,也未必是我本人的设想。 那么,最后,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这玩意现在只有概念、既不一定能实现、又没有确切的实现方法和路径,甚至你自己都不信,那么你写这东西干啥。 那么我只能说,我只是在提供一种视角,如果你认为这东西是天方夜谈,那么你可以随时点x不看。 Web3的来龙去脉 之所以说Web3不是区块链领域的唯一设想,是因为现在这阵被掀起的Web3热潮最早的鼓动者只有一个,就是区块链项目Polkadot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Gavin Wood。 Polkadot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当别人的眼界还局限在区块链圈子里对标“以太坊2.0”的时候,Gavin Wood已经放话要做Web3,并且成立了Web3基金会,并且提出了上文中Web3=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和所有权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只是在区块链圈内传播,作为Polkadot项目的同义词,直到最近出了圈。 而Web3出圈的契机是什么呢? 实际上就和元宇宙和NFT差不多,熟悉这个圈的人早就对这个圈子的套路习以为常——基本上,大家过个一段时间,等到前面的概念冷下来之后就会找一个新概念炒,这个事大概从最早那波爱西欧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今天。而最近这波呢,基本上从去年DeFi的流动性挖矿,到后来的NFT,元宇宙,再到Web3和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如果说和之前有什么区别,那就只能说大家的套路越来越娴熟,越来越知道——将一个概念包装成一个和区块链无关的纯科技概念更容易出圈,比如相比于NFT,元宇宙就但除了炒作以外,我们还是要客观地看待这个概念,Gavin Wood和Polkadot本身。 Web3,正如上文所说,的确是个有可能实现,也确实会带来进步的概念。 而Gavin Wood,的确也一直在为了这个概念而奔走——在其他概念在被热炒的时候,他也一直坚定地在推广Web3。 而Polkadot这个项目本身,在这里我就不赘述它的优劣势了,但是虽然Gavin Wood的愿景里Web3的基石是Polkadot,但实际上,Web3本身的基石是区块链,更确切地说,是区块链,以及其中的一些概念,例如DeFi,NFT,DID,DAO等……而这些并不是只有在Polkadot里有,Polkadot在现在从技术上也未必有着明显的优势。 那么,我们言归正传—— 如果我是个内容创作者,或者更具体一点,在Web3的世界里,我写了这篇文章,我要如何获得收益呢? DID(去中心化身份) 首先,知乎的一大卖点在于专业,而专业性来自于实名和被认证过的教育和专业背景。 于是第一个问题,如果去掉了平台,谁来认证我的专业背景呢? 当然,这里必须提一句,知乎其实并没有认证过我的专业背景,无论是我的博士还是博后身份,知乎都一直没有通过认证,尽管我已经提交了我能够提交的学位证明和工作合同,但知乎显然认为,我需要上传由某个权威第三方,例如教育部,认证过的证明才能够证明这两项。 这里无意诟病申请流程,但由此引入的身份问题是—— “身份”这个东西,是我自己有的,还是某个中心赋予我的? 这是一个注册为maxdeath的用户,试图在知乎的系统里重建自己的身份。 还是我以我自己的身份在使用这个系统。 这件事情听起来似乎很微妙,不容易理解,那么更直白一点,我们考虑个更现实的场景—— 你去某个餐厅坐下吃饭,这个时候服务员提醒你扫码点餐。 然后你扫了码,发现要关注餐厅公众号才能点餐。 于是你关注了餐厅公众号,在下单的时候发现要先注册会员才能下单。 以上环节,你会在哪个环节开始感觉到被冒犯? 这里的身份问题是,在现实中,你会认为当你走进餐厅的时候,你就已经获得了顾客的身份。但现在则要求你需要在某个中心注册你才能获得食客的身份。 这件事情延伸开来是相当荒谬的——你购物需要在商店注册获得购物者的身份,你上公交需要在公交车上注册获得乘客身份,甚至,你出门上路需要在当地道路系统中注册获得行人身份。 而这种荒谬的规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变成了一种常态,以至于可能年轻一点的读者都不能想象不需要用户注册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了—— 简单说,在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你使用任何服务之前,你都需要向服务提供者注册,获得中心给你提供的身份。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现实也逐渐变成这样了不是吗?比如你去任何地方都需要扫健康码或者出示身份证登记。 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当你进某个小区楼扫码出示身份证登记的时候,你的身份还是你的,你经历的是一个验证和记录的过程,而非注册的过程。而现实中注册的过程是你进入一个学校获得一个学号,或者 然后你在这个系统里的所有身份就是这个号码,如果你需要证明你的其他身份,你需要提交额外的证明。 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DID和现在互联网身份系统的区别。 而DID想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将现实中人们的身份系统复制到数字世界——我们自带身份获得服务,在有需要的时候出示一些身份证明供验证或者记录,而非每次到一个系统中都重新注册一个新身份。 DID和区块链的关系 实际上,DID,或者另一个名字自治身份(Self Sovereign Identity),试图解决的问题,和比特币是类似的—— 比特币是试图将现实中的货币复制到虚拟世界中,DID是试图将现实中的身份系统复制到虚拟世界中。人们对于虚拟世界中的身份问题的关注其实也和对于虚拟货币的关注一样,远早于区块链或者比特币本身,参见信任网络(Web of Trust)。 而实际上,比特币在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的同时,也同时提供了一个DID的范本。 从身份的视角看过去——在比特币中,你的身份标识是公钥,而神奇的是,你只需要通过特定算法生成这样一个公私钥对你就可以加入比特币系统获得服务(转账、支付以及比特币支持的其他功能)。这不就是DID想要实现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吗?每个人都自带身份获得服务,而不需要向某个中心注册。 如果说比特币系统还有所局限,比较难以令人感觉到差别,那么这个概念在以太坊里体现地更加明显—— 以太坊现在已经是个更加完善的,有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交易,游戏等等的生态了。而在这个平台里面,理论上,你不需要注册,只需要自己生成一个公私钥对,就可以获得以上的这些服务。比如,如果你想要在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需要注册之外可能还需要通过KYC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而在以太坊的DeFi平台交易,你需要的也只是你自行生成的公钥。 但问题是,这个身份系统仅限于以太坊,和现在的互联网世界、和物理世界、甚至于其他的区块链系统都还不是互通的。比如,如果我是以太坊大佬,账户上有很多ETH,但这个身份并不能让我在别的世界,比如吃饭的时候享受优惠。而ETH目前也并不能,把我别的世界的身份,和这个以太坊身份关联起来。 而这正是大部分目前区块链领域DID项目的任务,同时也是DID标准化机构和学术组织的任务—— 将现实身份和区块链系统的公钥身份关联起来,并且指定一个所有系统通用的标准格式。 相比于DID的概念,DID的具体技术方案其实没有多复杂,基本概念就是,对于现实身份而言,我向某个可信机构做出一个声明,比如说“我叫maxdeath,我的身份证号是xxxxx”,并且提交验证这个声明所需的证明给这个结构。然后,这个权威机构会对我的声明进行判断并且用它的私钥进行签名。而这个签过的声明就成为了一份证书,而未来我可以用这份证书去获得需要现实身份证明的服务,比如需要登记身份证号的场合。重点是,我可以从不同的机构获得多份这样的证书,这些证书存在我记录私钥控制的钱包里,它们的掌控权属于我,而不属于某个中心机构。 当需要获取链上服务的时候,我可以通过我的公钥获取服务(交易、DeFi、游戏等),不需要提供额外证明。而当需要获取链外,比如互联网世界或者物理世界的服务的时候,可以提供某个互联网世界或者物理世界机构验证的证据交给服务方进行验证。 Web3中的身份系统 那么,回到之前的例子。 如果我想要在Web3从事内容创作,我如何证明自己的专业背景呢? 我可以向学校提供我的公钥和个人信息,从而为我的公钥获取一个学位证书。 但是,由于现实的情况,相信不是所有学校的学位证书都可以被认可。 于是,我可以向一个更受认可的机构,比如教育部,获得一个教育部用私钥签名的,我的专业背景的证明,同样存在我的钱包里。 然后,当我在Web3中进行内容创作的时候,无论是不是依附于某个Web3中的创作平台(后面会介绍这样的平台的组织形式),我不需要向任何中心注册我的身份,也不需要让他们审核我的专业背景信息,我只需要提供能够证明我的专业背景的证书让他们验证就可以了。 这时,有人可能会问——等等,你绕了这么大一圈讲了什么身份系统最后不还是一样吗?你的学位还是需要通过教育部的认证才能被认可,你在知乎上通不过的实名认证,在Web3里你提供不了相应的证书还是通不过啊,这东西到底去中心化到哪了? 在短时间内,现在发生的情况和大家的概念不会改变,我们肯定还是会相信现实机构认可的身份,同时,也会更加追求权威所签名的认证,因此,整个认证过程其实区别不大。 但久而久之,人们对于虚拟身份的判断将不再依赖于某个路径—— 就如同你去相亲的时候不会仅相信介绍人的一面之词一样。 的确,知乎可以通过认证给我打蓝v,给我发“优秀回答者”徽章。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我专业度的来源,我专业度的来源包括——学校的学位证书,我发过的论文,我过去发过的内容和评论数,我目前的工作性质、甚至于,我在以太坊上做过的交易记录都可以证明我的专业性——实际上,学位、研究者、内容生产者、区块链从业者和以太坊使用者、这些都是我身份构成的一部分。我可以选择性地披露我认为有助于提升我文章价值的身份,而读者也可以根据我披露的身份而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对文章的专业度做出判断——他们既可以继续选择认同知乎这样的平台给出的“优秀回答者”的头衔,也可以认为这并不值一提,我给出的其他身份更加重要。 在这个场景,我和读者之间的身份认证和价值传导都更加通畅了,唯一不开心的是第三方,因为他们失去了垄断的,做出身份认证和价值判断的权利,这就是去中心,也就是DID的核心。虽然这可能不会一蹴而就地实现,但区块链的价值依旧是提供选择和竞争:如果DID可以加入竞争,比如,当你登录某视频网站的时候除了手机注册和微信帐号登陆之外,多了一个DID登录的选项,要求你提供手机信息作为身份证明,那么接下来,也许另外的视频网站在DID登录的时候,也许就只需要你的公钥了。而因此,随着中心化的身份证明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心化的身份验证机构也会开始竞争,提供更安全和更可靠的身份证明。比如,原本,现在注册一个游戏账号的你需要输入身份证信息来证明自己超过18岁,而未来,由于竞争,中心化身份认证机构将会直接提供一个“你超过18岁”的证明。 而在Web3里的身份系统就是这样——我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由我在虚拟世界中的所有活动和信用记录,以及我获得的所有现实中的可信结构颁发的证明所构成。但这一切都归我所有,因为我控制着这个身份的私钥。它不由某个中心授予,也不依赖于某个中心或者中心直接的互认而存在。而当我需要在某个中心获取某些服务的时候,我有权利选择我将通过什么途径,用哪些证明来证实我的身份,而不需要在该中心进行注册,然后按照中心的要求全盘提供它所需的信息供它审核,然后,由它来展示给其他的用户。 同时我拥有的东西,比如我在任何地方,无论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平台上创作的内容的所有权,最终都可以通过我提供的签名和一系列密码学的证据所证明,并且,可以再通过另一系列证据联系到我的现实身份上——这是Web3的基础之一,毕竟,如果创作者连自己的身份都不拥有,就更谈不上拥有自己创作的内容了。(未完待续)编辑于 2022-01-12 18:13Web 3.0互联网区块链(Blockchain)赞同 43271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Web3 新手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 知乎
Web3 新手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Web3 新手教程:从入门到精通Web3的山如果你想进入Web3行业,看这一篇就够了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计划写一篇《Web3 新手教程》,送给想要进入 Web3 或者刚刚进入 Web3 的小伙伴,但是考虑到两点原因,我还是打算把这件事推迟一些时日直到现在才发出来。一是在各大媒体都鼓吹 All In Web3 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朋友头脑一热,辞去大厂的工作,怀揣着暴富的梦想,冲刺进入 Web3 行业。但是这无论是对于行业还是你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我也不想在那个时候火上浇油。希望大家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经过理性的思考,不要被各种声音影响了自己的判断。现在,随着市场的逐渐冷却和越来越多质疑声音的出现,人们开始回归理性,大量的投机者也带着谩骂和空空的钱包离开了,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深深热爱着这个行业,那么我认为你才是应该投身 Web3 的人,我也愿意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二是Web3真的是巨大的蓝海,吸引了太多优秀的人,大家都在一个小圈子里,绝大多数都财富自由了,但也会经常借着玩的名义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大家都要不断地学习,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创新,并没有说你先进来就能形成核心垄断优势,它是一个很公平的“竞技场”,这里不看年龄、不论资历,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你什么时候进入 Web3 都不晚,区块链诞生才短短十几年,而同为前沿科技的人工智能诞生已经六十多年了,所以 Web3 真的是处在一个特别早期的阶段。这里没有权威大佬和专家,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学习、思考,几天不关注市场就会被别人落下,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拼的就是努力和认知。如果你也喜欢 Web3,希望在这做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下面我将以《认知篇》、《实践篇》、《经验篇》三部分来具体讲下 Web3 的真正核心含义,通过这篇回答,你会得到以下问题的答案:Web3 的核心思想与正确认识你是真的否适合 Web3从0到1:教你走出迈向 Web3 的第一步生态图谱:带你审视 Web3 全貌,公链 + DeFi + NFT + GameFi + DAO + SocialFi + 基础设施 + 技术栈 + 顶级投资机构 + 常用工具,为你的 Web3 之路指引方向从1到N:手把手教你如何在一个赛道深耕(建立认知、分析项目、使用工具)投身 Web3 的最佳姿态(工作、投资、创业、私域、个人IP)几点必须谨记的行业原则Web3 黑暗森林防骗手册一、认知篇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进入 Web3 行业?是听朋友或者营销号说参与 Web3 可以暴富?是想投机性的以小博大赚一笔就走?是听到这个概念想来学习了解?还是真的认同加密理念对这个行业充满热爱?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需要写下来向公众宣布,你只需要将其记在心中,所以对自己请不要有任何隐瞒。好了,现在你已经有了答案,我们继续。财富?我猜大家很多人都是被 Web3 的财富效应吸引来的,这并没什么错,毕竟谁能不爱钱呢?但是 Web3 真的能让你暴富吗?任何领域都遵循二八原则,Web3 更甚,真正赚钱的人往往不足一成。如果你是以通过 Web3 让自己的暴富的心态参与进来,那结局很可能会是血本无归。Web3 的骗子远比你想象中的多得多得多,有些做法甚至能刷新你的认知,在这里你不能相信任何人,除了你自己!所以我们常说“DYOR”即 Do Your Own Research。保护好自己的本金,遇到任何说可以带你稳定盈利的人,请直接拉黑。但是 Web3 确实也给了很多人跨越阶层的机会,这还是一个“原始竞技场”,没有绝对的规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领袖,每个人各凭本事,公平的对决,以获得自己的权益。这里隔绝了大部分权力、关系,让很多底层人民有机会与华尔街精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有位从北京离职定居大理做 Web3 开发的朋友说:之所以选择 Web3,是因为在这里大家更关注你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你的职场身份;在这里,你不是个工具,不需要扮演一个商业螺丝钉,你可以有点生命力,不用内卷、不被裁员,可以获得体面的报酬,可以享受阳光,可以不被无意义的工作透支健康,可以尽情释放创造力,这让人舒服多了。所以,这样的行业又怎么能不让人着迷呢?虽然潜在回报丰厚,但是这也注定了路途的艰辛,请不要相信网上上那些每次涨跌都准确预测的交易分析师,他有这个本事就不会在那发网络上。一个人如果真的有赚钱的诀窍,他绝对不会炫耀更不会想教给在座的朋友们。当然 Web3 也有一些优秀的 KOL 在坚持传道解惑,就像早期的天涯论坛一样,但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以及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网络审查制度,基本不太可能再出现早起天涯论坛那样自由的言论环境,理念?选择一个领域,你至少要认同它的理念。回顾比特币诞生的阶段,2008-2009,那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人们对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产生了不信任,事实也正是由于它们的错误决策才造成了一次次的经济危机。所以此时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组织)提出了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也就是比特币。从此,货币可以脱离中心化银行系统运行,每个人的资产都在自己的钱包中,这笔资产抗审查、可追溯。慢慢的人们的信仰铸就了如今的比特币,加密文化的基石建立。Web3 是传统加密文化的升华,它将数据所有权、去中心化身份、加密资产、新商业模式等作为关键要素,着眼于构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将 Crypto 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人们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比特币的创建是“神迹”,Web3 的理想是“殿堂”,但是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我们也要直视一些事实:去中心化的效率远远比不上中心化、去中心化滋生了很多黑色产业、项目鱼龙混杂骗子横行,也要明白很多行业、很多人并不需要去中心化服务。Web3 极客们愿意牺牲效率换取真正的数据所有权;愿意自己承担风险而不献出数据让中心化机构为自己提供“安全服务”,拒绝“棱镜门”事件再次发生;愿意接受 Web3 的各种乱象并披荆斩棘勇敢前行;愿意相信 Web3 的未来并为其不断奋斗。如果你也愿意相信 Web3,那么我推荐你在行业内深耕,这里有太多蓝海,终有一日你可以有所建树。但是如果你觉得比特币是空气,NFT 是骗局,GameFi 是无意义的旁氏,去中心化就是一个伪命题,那么我觉得 Web2 更适合你,那么多行业,那么多机会,不要逼自己融入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圈子。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现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Web3 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阶段!敬畏之心选择进入 Web3,首先你要对这个行业充满敬畏,无论你之前是大厂高管还是硕博教授,在Web3 中你要接受自己是一个新人。Web3 的行业壁垒很高,除去技术不谈,单是思维就需要有很大的改变,你需要知道 Web3 的核心思想、行业的生态布局以及其中最优秀的解决方案。如果单纯用 Web2 思维审视 Web3,你可能不会理解诸多应用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不严谨”的产品为什么有那么多资金和玩家涌入,然后得出 Web3 是骗局的结论。所以大家要以空杯的心态投入 Web3 的学习与研究,承认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无知,从 0 开始建立对行业的认识,这会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成长路径。Web3 中没有谁是一定对的,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权威大佬,行业每天都在进步都在改变,真正的学习者应该每天都关注市场动态、社区情绪,资金动向,再优秀的人一段时间不学习也会被市场抛弃。这一点与很多传统行业不同,有些行业的知识结构基本定型,技术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很大的创新,所以很多“专家”可以“一劳永逸”,用前 30 年的学识支撑后 40 年的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在 Web3不会发生。如果你相信 Web3 的未来、接受 Web3 的混沌无序、享受这种不确定性,并且已经决定要在这大展拳脚了,那么下一篇章我会告诉你如何以正确的姿态踏上 Web3 的舞台!二、实践篇T 型人才Web3 的深度参与者都是“T型人才”。首先你要建立起对整个行业的认知,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横一竖搭建起牢固的知识体系。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只懂某个领域的皮毛,比如玩 NFT 的人完全不懂什么是 DeFi,甚至我遇到一些 NFT 从业者都不知道什么是 EVM。Web3 的各个行业之间是有联系的,就像 Sudoswap 创立了 NFT AMM 机制,其实它和 Uniswap V3 就很像,但是能说清 AMM 是什么的人又有几个呢?虽然不懂这些妨碍不住你买 NFT,但是可能也就仅仅止步于买 NFT,如果你是想长期在Web3 深耕,那么对于整个行业的结构性认知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入局 Web3 的步骤,我推荐尝试“公链-DeFi-NFT-GameFi-DAO、SocialFi-基础设施”这个学习路径。公链是一切的基础;DeFi 是 Web3 的发动机;NFT 相对独立又特殊,是新的应用范式;GameFi 需要“游戏+NFT+DeFi”的融会贯通;DAO 和 SocialFi 更多的是聚焦在人的角度去设计的产品;隐私、存储等基础设施赛道涉及到的知识相对比较难懂,可以作为扩展类的学习。当然,钱包、交易所之类的应用就属于必需品了,这里不过多赘述。从 0 到 1如果此时你已经确定要在 Web3 这条路上走下去,那就让我们扣响 Web3 的大门吧,继续阅读下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1. 公链公链着眼于建设 Web3 的底层基础,围绕“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做技术的改进与探索。以最近的新公链项目 Aptos 和 Sui 为例,其都采用了 Move 语言与事务处理并行化概念,又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Aptos 的动作较快,各种生态的布局发展都相对完整,社区热度高,短时间内聚集了很多开发者;而 Sui 的脚步明显更慢一点,但是核心技术却是比 Apots 要强,无论是更低且可预测的 Gas、验证者激励、分开支付的存储与交易费用或者更强的安全性,这些对于 L1 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2. DeFiDeFi 致力于提升 Web3 的资产利用效率,构建链上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它是各类项目的发动机和连接器,极大的丰富了链上应用场景,给用户提供了新的利益来源,提升了 Token 流动性。借贷与去中心化交易所是 DeFi 的核心。在借贷平台,用户存放、借出代币,同时支付或赚取利息(与传统金融内的存本获息模式相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玩家把资产对存入流动性池(Liquidity Pool)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更为关键的是,DEX 实现了各类代币的市场价格标定和资产之间的转换,这也让各种资产可以更高效的流转。流动性挖矿(LiquidityMining)使 DeFi 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它创新性地改变了公司利润分配、治理的模式,同时创造了项目发展的正循环。用户通过流动性挖矿获得利息以及项目权益收益,而项目方也通过公平发行,正向激励项目的发展。3. NFTNFT 扩展了 Web3 的应用领域,使其从单一的金融属性开始向品牌、实物等方向发展,这一进步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如果仅有链上的 FT,Web3 再怎么发展也只是一个金融市场, 它与现实世界是割裂的,而如果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Web3 就需要考虑如何与其他领域互通,而 NFT 有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正确答案。现在 NFT 的发展也是处于绝对的早期,虽然经过了一轮牛市,但是其中跑出来的项目基本上都是 PFP,成功的的商业模式也只有 Yuga Labs 的 “PFP-土地-Token-游戏-品牌”的“猿”宇宙帝国。不过最令人兴奋的是 NFT 所凝聚起的社区文化,它将最重要的因素——人,聚在了一起,即使在现在的慢慢长熊之中,很多社区也是激情满满,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叙事周期必会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 NFT 项目,到底是NFG(非同质化商品:Non-Fungible Goods)还是其他,这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4. GameFi用户过少是阻碍 Web3 发展的重要原因,而 GameFi 很有可能打开这扇流量之门。Play2Earn 的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Axie 在巅峰时期的日均收益比某些东南亚国家的人均工资还要高,但是目前链游的经济模型依旧不完善,几乎没有项目能够逃脱死亡螺旋。其实 GameFi 的本质还是 DeFi,游戏只是它的外壳。项目的持续发展需要足够的流动性,而这里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需要新用户的加入。玩家购买 NFT 进入游戏给游戏增加流动性,产出的 Token 一部分自我消耗一部分出售给新用户,这便是最简单的内循环,在新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时,NFT 和 Token 需求增加、价格上升,玩家和和气气,市场欣欣向荣,但是当新用户增长放缓时,游戏生态内的 Token 没有足够的消耗途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而价格下跌导致回本周期变长,这会使得新用户数量进一步下降,进入死亡螺旋的节奏。虽然面临困境,但是 GameFi 绝对是最潜力的赛道之一,近期 GameFi 也是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融资金额远超其他领域。在下一个周期,我们有理由相信类似 StepN 的现象级链游会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也会通过链游进入 Web3。5. DAO、SocialFiSocialFi 是在这轮牛市中唯一没有项目跑出来的赛道,大家基本都认同社交是必要的需求,也具有极高的上限,CZ 在年初也是公开表示看好 SocialFi。但不少机构都认为现有的 SocialFi 项目尚处于发展早期,模式尚不清晰且没有形成可持续范式。若仅依靠代币经济和对 Web2 社交进行包装改造,则难以从传统巨头手中获取用户。不过近期有一些社交类项目开始被资本注意到,希望下个周期可以看到 SocialFi 有好的产品出现。DAO 是全新的团队组织架构,极具活力与效率,自从这个概念被广泛传播之后,各种各样的DAO 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壮大。我相信它会是一个开创性的应用,但是现在来看却并不成熟,DAO 不仅仅是拉一个微信群,更不是资本白嫖劳动力的理由。随着组织与治理工具的完善与人们认知的提高,DAO 肯定会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生态图谱Web3 的每个赛道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你需要对各个赛道的优秀项目以及生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方向深入研究。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我将 Web3 各领域的龙头的项目、常用工具以及顶级投资机构、开发技术栈等都归入了下图之中,并且对每个项目都用一句话做了简单总结。如果你将这张图中的项目、工具全部都研究透彻,那你绝对已经超越了 Web3 90% 以上的人。在学习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那个属于你的赛道,并开始深入研究:从 1 到 N此时你已经选定了赛道,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个赛道深耕下去,我给你准备了详细的践行方案,整个流程分七步,深唿吸,我们继续:第 1 步:研究这个赛道最优秀的20个项目,熟悉它们的发展历史与解决方案如果你喜欢 NFT,那你就去 OpenSea,将排行榜上市值前 20 的项目从前期宣传、发行方式到后期运营再到生态拓展每一步都了解清楚,思考他们的内在联系,总结这些项目为什么可以成为蓝筹;再去了解那些在某个时刻红极一时的项目,他们是如何触及到了社区的情绪,又是因为什么没有将热度延续下去;最后总结出自己对这些项目的思考逻辑,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如果你喜欢 DeFi,那就去 DeFi Llama,将 TVL 排行榜前 20 的项目从白皮书、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方案、经济模型、发展历史等每个方面都了解清楚,了解整个 DeFi 历史的进化历程,明白每个项目最显着的特点,思考不同项目之间的联系,建立起自己对整个 DeFi 生态的认知。其他领域以此类推。谨记:懂得行业的前提是你看过足够多的项目,量变引起质变,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才,看几个解读文章和视频就懂得了全部,一定要对未知的行业抱以敬意,谦虚是最佳的学习态度。第 2 步:善用工具,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项目深入研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大部分项目的数据在链上可以拿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技术背景,不懂技术的玩家可以使用一些工具进行辅助研究。我将在 Web3 项目研究中可能会用到的网站都放在了上面整理的生态图谱中。这里我以 NFT 为例,简单介绍几个最常用的网站。综合数据分析网站:NFTGO。市场整体数据、细分赛道数据、单个项目数据等等都有收录,网站十分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也是国人的产品,查询数据必备。作用:分析市场、项目数据,关注鲸鱼动向。社区数据查询网站:NFT Inspect 。收录了大部分NFT项目的 Twitter 社区数据,包括话题数量、趋势、头像使用率等等,全方位体现一个项目的社区热度,对于提前埋伏一个项目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根据社区数据判断项目热度,做出对应的行动。项目鲸鱼关注度查询网站:TwitterScan。用于新项目的研究,项目鲸鱼关注量越高,项目后期发展潜力越大。作用:一般用于评判项目前期值不值得肝白,以及根据鲸鱼增长趋势判断是否会拉升。项目历史数据查询网站:NFT Flips。查看项目本身数据,二级市场购买趋势,监控链上动向。作用:前期评判一个项目值不值得 Mint,后期评判值不值得冲二级。除了以上网站外,在你研究项目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不同的需求,根据需求寻找合适的工具是一项必备技能。第 3 步:拓宽自己的消息渠道,最快获得项目的最新消息经过以上两个步骤后,你已经有了对行业的整体认识,也具备了查询项目数据的能力,下面你就需要得到一个机会,一个发现优秀项目的机会。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当你在解读文章、视频中看到一个项目的“最新”消息,那么它基本上已经不是最新的了,机会转瞬即逝,那么多人都在寻找,所以你一定要抢在前头。获得项目最新消息最好的途径就是各种社群,Discord、微信群是最直接的渠道,但是前提一定是这些社区足够专业也敏锐,你需要找到几个高质量的社区,他们在你成长的路上真的会给予你很多帮助。在社区中看到大多人都在冲的项目,然后立刻去研究!另外,Twitter 上专注信息发布的博主和项目方动态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觉得翻阅查找太麻烦也可以使用 TweetDeck 对信息流做整合处理。第 4 步:学会分析新项目此时你已经从社区小伙伴口中得知了一个可能很有潜力的项目,现在你需要考虑的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项目,如何去分析,因为他没有链上数据,所以分析过程与上面会有所不同,参考步骤如下:查看 NFT 图片,判断质量、是否符合玩家审美与潮流,特别需要注意分辨项目是否为盗图查看项目方 Twitter,主要参考因素为:关注人数、互动活跃度、是否有你关注的大佬关注了此项目,初步观察项目方 Twitter互动的质量,分辨是否为机器人刷活跃使用 TwitterScan 查看项目鲸鱼关注数量,与第一步配合分析项目方是否使用了机器人刷活跃加入项目方 Discord,观察成员的的活跃程度与聊天话题,项目方 mod 的回复速度、准确率,Discord 的运营等等。查看项目方官网,从官网的整体设计与细节可以看出项目方是否在认真做事,那些直接用模板改的网站基本上可以 Pass,另外项目的设计理念、团队、常见问题等在网站上也可以找到,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分辨项目的好坏。根据项目背后的团队判断这个项目的发展潜力、RUG 概率等等。观察项目方运营手段,与其他项目、KOL 的联合宣发情况在 Mint 时追踪“聪明钱包”的操作,使用 NFT Flips 查看 Mint 与二级市场情况,伺机而动Mint 后观察交易频率、拉盘力度,选择短线操作后续根据社区情绪选择合适的操作路线第 5 步:尝试评析项目解决方案的优劣,给出改进建议在你见过足够多的项目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进而可以对某些项目作出评判,当然我希望这一切都有依据,而不是单纯的“我觉得”。去总结某个项目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几个项目之间的解决方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分别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它们存在的缺陷可以怎么改进......当你习惯了去探究事情的本质,你会发现这个行业其实很纯粹、很简单。第 6 步:建立自己的个人 IP无论你选择了哪个赛道,我都推荐你将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如果你喜欢写短文就用 Twitter,喜欢写长文就用 mirror,喜欢录制视频就选择 YouTube,总之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这对你的帮助是很大的。你或许会因为这些内容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或许会被项目方找到邀请你加入他们的团队,又或者它会成为你在求职时非常重要的凭借。Web3 是一片混沌之地,这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相信我,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会被发现,收获你应得的财富和荣誉。第 7 步:加入组织/创建组织一个人前进太孤独了,你需要伙伴,需要组织,或许它能给你情感上的支持,或许它能给你物质上的支撑,或许它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思考。无论如何,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你个人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这里有一点请注意,你的所有劳动都应该被尊重,现在很多 DAO 打着“为爱发电”的旗号让你无偿付出,但是这实际上却是在白嫖你。你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金钱?人脉?学习?...... 你可以多多尝试,但是不要一直做傻事。有些朋友不会仅仅满足于参与其他项目,而是会亲自下场做一个产品,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Web3 需要优秀的 Builder。此时你面临的问题将是组织一个团队,作为发起人,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招募合适的伙伴,对每个人的特质了如指掌,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去做成这件事。如果你特别喜欢 Web3,真正想在这做些事情,你也可以联系我,我会给予你力所能及的帮助,谈不上指导,但是可以一起成长。三、经验篇这个篇章会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尽量为大家解答那些困扰你的疑难问题。1. 我可以以什么形式投身Web3?在 Web2 工作过一段时间或者大学即将毕业的的小伙伴经常会问这个问题,例如,我在某某大厂做产品、做开发,现在想进入 Web3,我可以做些什么呢,现在应怎么做呢?首先,Web3 的公司组织架构与 Web2 差别并不大,产品、开发、运营等等职位都是相同的,如果你的目标是在 Web3 的公司中寻一份工作,那你可以参考上文“生态图谱”学习并掌握这个行业最核心的知识架构。技术职位需要深入研究图谱上的“技术栈”模块,产品需要对项目的架构和经济模型深入研究,运营则把重心放在社区和项目方的各类活动设计上。将这些研究透彻,找到一份薪资可观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认为,在 Web3 工作仅仅是第一层,接下来的第二层是参与优秀项目(这里的参与不是指为之工作)。很少有 Web3 的深度参与者只工作不参与其他项目的,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工资只是你的生活低保而已,Web3 真正的价值在社区中那些优秀项目之中。你不会因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而财富自由,但是却可能因为深度参与一个靠谱的项目而功成名就,这个叙述毫不夸张,因为这样的事情在 Web3 经常发生。一般来说,项目方会将 80% 左右的权益给到项目支持者,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找到了一个优秀的项目并持续的参与,相信我,你的回报是很可观的。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你能发现优秀的项目!Web3 中 90% 的项目都会死掉,找到鱼目中混杂的珍珠是你必须修炼的技能。第三层是建立个人 IP,并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相比于有形的财富,个人价值的塑造反而更加珍贵。个人 IP 是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你输出的文章、视频、参与的项目、会议,都会成为 IP 的底层基础,当你有了足够的阅历与人脉,接下来便是回馈行业是时候了。你可以站在行业布局的角度思考未来的走势与发展方向,尽自己所能为推动 Web3 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出一个优秀的产品,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链上信息是不可篡改的,你的所有贡献都会被记录,你对行业的贡献永远不会被磨灭。2. 初入Web3,有哪些事情越早知道越好?这是一个混乱的行业,骗子远比好人多得多得多不要相信任何人,除了你自己,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不深入市场永远不知道市场是什么样的,没有实践就做出的评判都是口嗨重视社区情绪,没有什么是一场 fomo 解决不了的少在 Twitter 上看人吹牛撕逼,多关注一些优质博主每次大涨大跌都预测准确的“神级交易员”一般都是靠返佣活着优质中文 Web3 博主不超过 50 个项目盈利最直接的方式还是 Token,你也是不要瞧不起撸毛,该撸就撸,不要白不要,有时候利润很高在深入研究之后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怕嘲笑,每个人都是新人,这里没有专家注重钱包安全,切勿随意授权,助记词不要截屏,特别是自己的主钱包必要的合约知识在某些时候会发挥极大的优势会卖比会买更重要不要尝试说服别人相信你的观点,穷则独善其身,不要做无意义的事虽然不想承认,但是目前国人的项目跑路风险最大,市场普遍不看好国人项目3.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上防止被骗呢?如何最大程度防止上当受骗,以及这里面的一些玩法,我自己写了一篇《黑暗森林防骗手册》,篇幅太长,就不放在这里,有兴趣的可以找我要写在最后我用了很长时间来写这个教程,逐字逐句校验,以免误人子弟,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启发,Web3 非常需要更多建设者的加入!另外,由于我的个人水平十分有限,不可能只用约一万字就将 Web3 阐述清晰,文章内容难免会有些矫枉过当,还请大家辩证的看待。如果您希望就某些方面与我深入沟通,请私信我并说明来意,Web3 的道路并不平坦,感谢有大家的建设和陪伴!最后,以鱼池(F2Pool)在以太坊 PoW 时代最后一个区块上写的寄语作为结尾:只要勇于做出承诺,世界自会助你铲除不可逾越之阻碍;去完成未竟之梦想,宇宙绝不会抑制你前进的步伐,这即是奥义所在。编辑于 2024-01-26 18:51・IP 属地江西Web 3.0Web 开发区块链(Blockchain)赞同 27333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什么是 Web3 以及它为何很重要? | ethereum.org
Web3 以及它为何很重要? | ethereum.org跳转至主要内容学习用法构建参与研究搜索语言 ZH帮助更新此页面本页面有新版本,但现在只有英文版。请帮助我们翻译最新版本。翻译页面没有错误!此页面未翻译,因此特意以英文显示。不再显示首页/什么是 Web3?页面最后更新: 2024年1月18日在本页面早期的网络Web 1.0:只读 (1990-2004)Web 2.0:能读能写(2004 年 - 至今)Web 3.0:能读 - 能写 - 能拥有什么是 Web3?Web3 的核心思想为什么 Web3 很重要?所有权抗审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身份原生支付功能Web3 的局限性可访问性用户体验教育中心化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的未来我如何参与延伸阅读Web3 简介中心化网络已经帮助数十亿人融入了互联网,并在其上创建了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巨头几乎垄断了互联网,甚至可以为所欲为。Web3 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案。 不同于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互联网,Web3 采用去中心化,由所有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 Web3 将权力赋予个人而非公司。 在我们讨论 Web3 之前,先来看看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早期的网络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持续支柱—自发明出来后就一直存在。 然而,我们今天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互联网与最初的想象有很大不同。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过去短暂的互联网历史分为两个时期—Web 1.0 和 Web 2.0。Web 1.0:只读 (1990-2004)1989年,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Tim Berners-Lee 正忙于开发将成为万维网的协议。 他的想法是什么呢? 创建一种开放的、去中心化协议,在地球上任何角落实现信息共享。Berners-Lee 创造的第一个万维网雏形,现在被称为“Web 1.0”,大约在 1990 年至 2004 年之间形成。 Web 1.0 主要是由公司拥有的静态网站,用户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 - 个人很少创造内容,导致它被称为只读网络。Web 2.0:能读能写(2004 年 - 至今)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Web 2.0 时期于 2004 年开启。 网络不再是只读的,它演变成读写网络。 互联网公司除了向用户提供内容外,还开始提供平台来共享用户生产的内容,并参与用户间的交互。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网,少数互联网巨头开始掌控网络上海量的流量和价值。 Web 2.0 还催生了广告驱动的盈利模式。 虽然用户可以创作内容,但他们并不拥有内容或通过将内容变现来获益。Web 3.0:能读 - 能写 - 能拥有2014 年以太坊推出后不久,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就提出了“Web 3.0”的前提。 Gavin 为许多早期加密技术采用者所面临的问题,即互联网需要过多的信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今天人们所知道和使用的大部分网络服务都依赖于对少数私人公司的信任,期待他们能以公众的最佳利益行事。什么是 Web3?Web3 已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代表了一个新的、更好的互联网愿景。 Web3 的核心是通过区块链、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将权力以所有权的形式归还用户。 Twitter 上 2020 年的一篇帖子(opens in a new tab)一语中的:Web1 是只读的,Web2 能读/能写,未来的 Web3 能读/能写/能拥有。Web3 的核心思想尽管很难对 Web3 做出严格的定义,但它是在几项核心原则的指引下创建的。Web3 是去中心化的:大部分互联网不是由中心化实体控制和拥有的,而是由构建者和用户分配所有权。Web3 无需许可:每个人都有参与 Web3 的平等权限,没有人被排除在外。Web3 具有原生支付功能:它使用加密货币进行线上消费和汇款,而不是依赖传统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过时的基础设施。Web3 去信任:它通过激励措施和经济机制运转,而不是依赖受信任的第三方。为什么 Web3 很重要?尽管 Web3 的卓越特性不是孤立的,无法简单归类,但为简便起见,我们还是尝试将它们分开以便更易于理解。所有权Web3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予你数字资产的所有权。 例如,假设你正在玩一个 Web2 游戏。 如果你购买游戏内物品,它会直接与你的帐户绑定。 如果游戏创建者删除你的帐户,你将丢失这些物品。 或者如果你停止玩游戏,你将失去投资到游戏内物品的价值。Web3 允许通过非同质化代币 (NFT) 直接拥有所有权。 任何人甚至是游戏创作者,都没有权力剥夺你的所有权。 而且,如果你停止玩这个游戏,你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或交易你的游戏内物品并收回它们的价值。了解更多有关非同质化代币的更多信息关于非同质化代币的更多信息抗审查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严重失衡。OnlyFans 是一个由用户生产内容的成人网站,拥有 100 多万内容创作者,其中许多人将该平台作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2021 年 8 月,OnlyFans 宣布了禁止色情内容的计划。 这个公告在平台创作者中引发了愤怒,他们感觉自己在帮助创建了平台后被剥夺了收入。 在遭遇强烈反对之后,这个决定很快被推翻。 尽管创作者赢得了这场战斗,但它突显了 Web 2.0 创作者的一个困境:如果离开一个平台,就会失去在平台积攒的声誉和关注。在 Web3,你的数据位于区块链上。 当你决定离开一个平台时,你可以将你的声誉带走,将其带进另一个更符合你的价值观的平台。Web 2.0 需要内容创作者信任平台不会更改规则,但抗审查则是 Web3 平台的原生特性。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在 Web3 中,除了拥有你的数据之外,通过使用类似于公司股票的代币,你还可以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拥有这个平台。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让你可以协调平台的分散化所有权,以及对平台的未来做出决策。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在技术上被定义为事先商定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决定资源池(代币)的去中心化决策。 拥有代币的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方式进行投票,代码自动执行投票结果。然而,许多 Web3 社区都被定义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这些社区都通过代码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和自动化。 目前,我们仍在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什么以及它们在未来会如何发展。了解更多有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信息关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更多信息身份通常,你需要为使用的每个平台创建一个帐户。 例如,你可能有 Twitter 帐户、YouTube 帐户和 Reddit 帐户。 想要更改你的显示名称或个人资料图片? 你必须在每个帐户中执行此操作。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帐户登录,但这会带来一个常见的问题—审查。 只需点一下,这些平台就可以封锁你的整个线上生活。 更糟糕的是,许多平台要求你给他们提供你的个人识别信息才能创建帐户。Web3 允许你使用以太坊地址和以太坊域名服务配置文件控制你的数字身份,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 使用以太坊地址可以提供跨平台单点登录,这种登录安全、抗审查并且匿名。使用以太坊登录(opens in a new tab)原生支付功能Web2 的支付基础设施依赖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就把没有银行帐户或碰巧生活在某些“不好”国家/地区的人排除在外。 Web3 使用诸如以太币之类的代币直接在浏览器中汇款,不需要受信任的第三方。有关以太币的更多信息Web3 的局限性尽管现有形式的 Web3 有许多优点,但这一生态系统仍须克服许多限制才能繁荣发展。可访问性如今,人人都可以使用重要的 Web3 功能,例如使用以太坊登录,而且不会有任何费用。 但是,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仍然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由于高昂的交易费用,Web3 不大可能在不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使用。 在以太坊,正在通过路线图和二层网络扩容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难题。 技术现成可用,但我们需要提高技术在二层网络的采用程度,才能让每个人都能使用 Web3。用户体验目前使用 Web3 的技术门槛太高了。 用户必须了解安全问题,通晓复杂的技术文档并浏览晦涩的用户界面。 钱包提供商正在努力着重解决这个问题,但在 Web3 大规模采用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Web3 引入了新的范式,这些范式要求学习不同于 Web2.0 上使用的心理模型。 随着 Web1.0 在 90 年代后期兴起,类似的教育活动也出现了。万维网的支持者使用一系列教育技术来教育公众,从简单的比喻(信息高速公路、浏览器、网上冲浪)到电视播放(opens in a new tab)等等不一而足。 Web3 并不难但却不同。 让 Web2 用户了解这些 Web3 范式的教育计划对其成功至关重要。Ethereum.org 通过我们的翻译计划推动 Web3 教育,旨在将重要的以太坊内容翻译成尽可能多的语言。中心化基础设施Web3 生态系统很年轻,并且正在迅速发展。 因此,它目前主要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GitHub、Twitter、Discord 等)。 许多 Web3 公司争先恐后填补这些空白,但构建高质量、可靠的基础设施需要时间。去中心化的未来Web3 是一个年轻且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 Gavin Wood 在 2014 年创造了这个术语,但其中许多想法直到最近才成为现实。 仅在去年,我们就经历了人们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大增、二层网络扩容解决方案的改进、新治理形式的大规模实验以及数字身份的革命。我们才刚刚开始用 Web3 创建更美好的互联网,但随着我们持续改进它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我如何参与获取钱包寻找社区探索 Web3 应用程序加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基于 Web3 构建延伸阅读Web3 没有严格的定义。 不同的社区参与者对其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什么是 Web3? 解析未来的去中心化互联网(opens in a new tab) – Nader Dabit理解 Web 3(opens in a new tab) – Josh Stark为什么 Web3 很重要(opens in a new tab) — Chris Dixon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opens in a new tab) - Chris DixonWeb3 概况(opens in a new tab) – a16zWeb3 之辩论(opens in a new tab) – Packy McCormick测试你的以太坊知识Loading...本文对你有帮助吗?是否编辑页面(opens in a new tab)在本页面早期的网络Web 1.0:只读 (1990-2004)Web 2.0:能读能写(2004 年 - 至今)Web 3.0:能读 - 能写 - 能拥有什么是 Web3?Web3 的核心思想为什么 Web3 很重要?所有权抗审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身份原生支付功能Web3 的局限性可访问性用户体验教育中心化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的未来我如何参与延伸阅读网站最后更新: 2024年2月16日(opens in a new tab)(opens in a new tab)(opens in a new tab)使用以太坊查找钱包获取以太币Dapps - 去中心化应用二层网络运行节点稳定币质押ETH学习学习中心什么是以太坊?什么是以太币 (ETH)?以太坊钱包Gas fees以太坊安全和预防欺诈措施什么是 Web3?智能合约以太坊能源消耗以太坊路线图以太坊改进提案 (Eip)以太坊的历史以太坊白皮书以太坊词汇表以太坊治理区块链桥零知识证明测试中心开发者开始体验相关文档教程通过编码来学习设置本地环境生态系统社区中心以太坊基金会以太坊基金会的博客(opens in a new tab)生态系统支持方案(opens in a new tab)以太坊漏洞悬赏计划生态系统资助计划以太坊品牌资产Devcon(opens in a new tab)企业级应用主网以太坊私密以太坊企业级应用关于ethereum.org关于我们工作机会参与贡献语言支持隐私政策使用条款缓存政策联系我们(opens in a new t目前有哪些已经上线的 Web3.0 实际应用呢? - 知乎
目前有哪些已经上线的 Web3.0 实际应用呢?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Web 3.0互联网应用万维网目前有哪些已经上线的 Web3.0 实际应用呢?web 2.0 诞生了 fb、twitter、微博等新一代互联网巨头,如果抓住 web3.0 的机会,则可能又是一波产业红利,为了不错过机会,有哪些已…显示全部 关注者797被浏览1,067,725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53 条评论分享108 个回答默认排序知乎用户谢谢阅读,近期有机会跟两个团队的主要成员请教学习了一波,每次交流都是一两个小时,他们是在海外团队,做了web3的应用,有一个团队拿到不错的融资,借此机会整理下自己的思考。因为有太多文章分析了web3,这里就不再赘述。1.我身边的web3一开始,在国内很多公众号推送web3的文章,讲述了大厂的人员纷纷前往web3的局势,看新闻后我是不太能够相信,好奇这个领域真的有这么多人关注吗?还是媒体跟资本两重合作,想割新的韭菜而已?看完我都是带着这个质疑的而随着这两个月,有三个不同的大厂朋友都跟我问起这个事,他们有的从澳洲回来,有的从美国回来,有的一直在中国本土,毕业之后都进入大厂工作,而不约而同都跟我问起web3应该如何进入?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感知到很多人在关注,包括国内的数字藏品热销,很多大厂纷纷入局,感觉web3的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我也开始去找到相关领域的朋友交流学习,了解背后的原因。数字藏品是否真的有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2.我请教到的web3此前在还没有关注跟请教身边的朋友时,我感觉现在的web3应该是欣欣向荣,很多应用层出不穷,能够创造出很多价值,才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跟了解。然而,随着我的了解,却发现完全不是如此,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web3,我想用的是野蛮生长现在的web3生态是比较空白的,不管是web3领域还是区块链的领域,都还是割据混战之中。此前CMU的博士师兄分享,说现在的链太多太多,很难会有比较好的杀手级应用诞生,可能随着后期发展,会真正有杰出的链脱颖而出,最后生态底层构建完成,到时候好的应用就会层出不从,但是现在还没到时候。而web3也是如此,现在大部分的应用都是:传统的web2应用+web3的概念,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没办法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如https://gitcoin.co/这个web3的应用就是将GitHub加上web3的元素开发的。而这个网站:https://twitterscan.com/是通过对链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服务于很多web3领域的人去了解最新的项目,进而去炒作、领空投、投资等行为。现在的资本,对目前web3领域的包容性比较高,只有能开发出好的工具,再有一些好的故事,一般都会得到眷顾,而如果项目方有好的社群,如DAO组织,保持一定量的日活,那也很非常吸引投资人的眼光。3.我听到的web3这个思考是其中团队创始人分享,他说现在整个web3大概有三种人。第一种是跟风的人,他们完全不了解web3是什么,也不愿意去了解学习,他们获取到的信息可能是经过很多手,参与的项目风险也是比较高的,他们可能会充当韭菜的角色,接盘侠。第二种是看到web3价值的人,他们其中很多人是比较有商业头脑,可能他们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操盘手的角色,会不断发布很多盘,做出很多项目出来,如很多gamefi的项目、nft项目等,他们在这个过程获利。第三种人是真正有web3理想的人,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他们可能有的财富自由,有的本身就喜爱技术,有的可能理想主义等,他们是真正想建设整个web3的生态,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可能他们没有太多商业的变现,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建设者。这三种人中,第一跟第二的人现在明显是非常多的,第三种人现在还在厚积薄发之中,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备,因此此时的web3的泡沫是非常大的。而且他强调一个点:目前国内外的web3其实在认知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可能只是政策的原因,很多应用国内不让做,但是一些国内外都允许发展的项目,很多时候大差不差,国内外的水平蛮相近,都是在探索过程中,并没有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说法。4.我担心的web3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个朋友提出一个点,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他说:好的web3应用,不是一小群人的狂欢,而是大家都能从中获取到价值。按照这个标准,放眼望去,我们会看到很多项目都是一小群人的狂欢,如国内的数字藏品,现在很多平台上面的数字藏品都是跟各大博物馆合作,动不动几百上千份数字藏品就售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那么喜欢艺术吗?博物馆开放的时候我们有经常去参观吗?可能大部分人买的原因是相信它能卖出赚钱,而并不是真的喜欢,想收藏。那问题就来了,当不断打造更多的盘,不断去吸引很多想投机的人,总有一天会成为最后一棒的人,他们没有人接盘,那这个时候整个盘又该如何维持下去呢?很多gamefi项目也是如此,整个游戏并没有很好玩,只是它能够赚钱,才会吸引到人,而这里面的钱不是创造价值得到的钱,很多只不过是庄家在运营的,那总有一天整个盘崩盘了,到时候大家能否幸免,答案也不得而知。现在整个市场比较低迷,互联网公司内卷也非常严重,就像大厂的朋友说的顶尖人才跟资本找不到新的方向,于是区块链、元宇宙、web3等就吸引很多人,全世界都在关注,所有人都在说这是下一代的互联网,都担心自己会错过这个风口,他们会去买,去投资,去加入,在这种躁动的氛围中,就产生的大量的泡沫。机会总在风险背后,但如果这个风险太大的话,那可能最好的建议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最后,欢迎区块链方向、web3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互通有无。(私聊的时候,麻烦简单备注下情况,感谢)纯粹炒币炒图片的朋友,如果想获取信息,我在这个领域完全是小白,跟我交流会浪费您的时间。发布于 2022-05-27 11:38赞同 1403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Sirius.btc 关注已经有非常多的web3应用出现了,以太坊上搭建的是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金融应用,非金融应用层面,IPFS和arweave则是目前最重要的两个web3协议,而IPFS与arweave上面的去中心化应用都是对当下互联网产品的去中心化版本,这些去中心应用的共同特点是没有中心服务器,不需要手机或者邮箱登陆,即使是项目方也无法删除你的创作,在技术上真正实现与保障了创作以太坊上的交易量已经超过1万亿美金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使用ipfs协议在今年俄乌战争中被大量下载的P2P即时通讯软件:Berty(可以穿透防火墙,无视审查)建立在IPFS与ENS的去中心化zoom: Huddle 建立在arweave上的永久存储不会像传统网盘一样丢失数据的去中心化云盘:Ardrive:建立在ar上已经在币圈被广泛使用的的去中心化博客网站:Mirror建立在ar上的去中心论坛:Metaweave建立在IPFS与ar上的去中心化视频网站:Lenstube编辑于 2022-10-03 09:10赞同 764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一文读懂"什么是 Web 3.0 ?" - 知乎
一文读懂"什么是 Web 3.0 ?"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一文读懂"什么是 Web 3.0 ?"Grampe最近的投融资中 Web 3.0 的趋势直线上升,那么受到众多资本喜爱的 Web 3.0 到底是什么呢?Web 3.0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家所在网络上最多听到的应该就是只读、读写、读写权这类比较复杂的阐述。而本篇将作为 Web3.0 的入门文章,没有所谓的长篇大论,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其基本概念,带大家了解什么是 Web 3.0。Web3.0 简述与理解开始之前,我们先给到一个关于 Web 1.0 、Web 2.0 、Web 3.0 不同点的结论。Web 1.0,第一代互联网,静态互联网;Web 1.0 的核心为:平台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Web 2.0,第二代互联网,交互式互联网;Web 2.0 的核心为:用户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Web 3.0,第三代互联网,协议互联网;Web 3.0 的核心为:用户创造、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协议分配利益。对比上面的Web,我们不难对原创者所产生的所有内容进行一个内容思考:这个内容,由谁创造产生这个内容,创作归属权归谁这个内容,控制管理权归谁这个内容,产生的利益归谁1、Web 1.0代表:静态网页、传统报刊、Yahoo 思考内容:平台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互联网最初的静态网页,我们可以参照现在传统的报刊、杂志。报社雇佣了编辑、记者,然后由记者将城市里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发送到报社,报社编辑再将文章内容刊登到报纸上,从而发售以供用户观看。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都是归属于报社的。也就是说报纸上的内容均由报社创造,其创作的所有权也归属报社,同时如何管理报纸的分发与售卖的管理控制权也归报社所有,而售卖报纸的收益也归报社所有,编辑与记者也不过是拿着报社工资的员工罢了。所谓的Web1.0,从用户角度来看,就是由平台单方面向用户输送信息,而用户仅具备只读权利,平台输送什么信息,用户就看什么信息。2、Web 2.0代表:社交网络、Facebook,Google 思考内容:用户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Web 2.0也是目前网络上最主要的形式,在Web2.0上,平台只需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及环境,但平台创造的内容占比较小,且鼓励用户自我创作。在整个创作的环境、发布的平台、读者的阅读等,都将由平台掌握。例如微博,用户在微博上面发表自己的任意创作内容,但平台凭借自己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掌握着用户创作内容的源数据,即等于平台获得了用户数据的所有权。这里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微博可以决定 编辑、修改、屏蔽、删除用户的任意内容,而被修改的任意内容则统称为违规内容,其将由微博定义。再说说直播平台,直播平台的主播们创作的内容,所创造的价值收益将由直播平台决定分配。比如打赏的分配比例,大主播和小主播所签约合同等级的不同等,均由平台说了算。其用户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足迹与价值,也由平台无偿占有。Web1.0,信息与数据的产生被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其符合“谁创造、谁拥有、谁受益”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Web2.0是一个产生过量信息,填补网络数据的过程。从信息及知识点来说,Web2.0无疑是成功的,但从创作所有权与价值分配等市场经济角度来看,Web2.0无疑是扭曲且不合理的,创造者的基本权利被剥夺,用户价值被随意汲取,这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奴役制度。这解释了为什么只有 Web 2.0 的时代产生了若干超级巨头,因为这些平台实际上无偿占有了数千万甚至数亿用户所生产和创造的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让我们再从用户角度来看 Web2.0,用户观看了其他用户在平台所创造的内容及收益,于是自己也想创造新的内容,这是创造者数量激增的原因。用户在遵守平台规则的同时,获得内容带来的收益,同时对自己的账户及内容有极大的自主控制权。这无疑是平台为用户营造了一种虚假 Web3.0 的情况,因为无论是归属权、管理权还是利益分配,看似都在用户手中,实则均为平台说了算。3、Web 3.0代表:区块链、元宇宙、DAO、NFT、链游思考内容:用户创造、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协议分配利益。了解了Web1.0与Web2.0,再来看Web3.0将会更清晰一些,在 Web 3.0 中,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归属权明确为用户所有,控制管理权明确由用户所有,其所创造的价值,根据用户与他人签订的协议进行分配。本文在这里就不重述区块链的本质与功能,Web3.0利用区块链的协议创造与自动执行的技术,即通过智能合约,权利与价值的分配协议可以不通过第三方,即得到高效、准确、可信的执行,并且全过程可审计。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区块链只是手段,目的是实现用户数字资产权益的确认和保护。举例近期火热的元宇宙,用户在元宇宙里的数字资产权益由NFT确定与保障,NFT将作为Web3.0上重要的通证权益,这使得用户自由的在元宇宙里进行添加、修改、编辑自己的小空间,再对小空间进行出租、展览、出售等行为从而获益。结语我们目前正处于从 Web2.0 向 Web3.0 过度的时期。Web1.0发展到Web2.0,激发了用户创作、分享的心理上满足,并开辟了一条新的收益模式,这致使Web2.0产生了过量信息的爆发,产生了数百倍的原创作者,原创作者在与平台洽谈后的利益分配下,获得属于自己的收益。为了保证原创者的利益,在社会形态发展进程中已经出现相关法律,即知识产权。而 Web3.0 时代的到来,将崛起若干全球性的巨型平台,在原创的地位再次被拔高,在利益的分配更加透明合理,在协议控制下的绝对公平,这一切都会使之涌现出比现在多出数百倍的原创作者。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33 Club 交流社区:https://t.me/CryptoVillage466发布于 2021-12-29 12:33计算机网络程序员Web 开发赞同 14337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什么是 Web3?- Web3 详解 - AWS
什么是 Web3?- Web3 详解 - AWS
跳至主要内容
单击此处以返回 Amazon Web Services 主页
联系我们
支持
中文(简体)
我的账户
登录
创建 AWS 账户
re:Invent
产品
解决方案
定价
文档
了解
合作伙伴网络
AWS Marketplace
客户支持
活动
探索更多信息
关闭
عربي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Italiano
Português
Tiếng Việt
Türkçe
Ρусский
ไทย
日本語
한국어
中文 (简体)
中文 (繁體)
关闭
我的配置文件
注销 AWS Builder ID
AWS 管理控制台
账户设置
账单与成本管理
安全证书
AWS Personal Health Dashboard
关闭
支持中心
专家帮助
知识中心
AWS Support 概述
AWS re:Post
单击此处以返回 Amazon Web Services 主页
免费试用
联系我们
re:Invent
产品
解决方案
定价
AWS 简介
入门
文档
培训和认证
开发人员中心
客户成功案例
合作伙伴网络
AWS Marketplace
支持
AWS re:Post
登录控制台
下载移动应用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中心
区块链
什么是 Web3?
创建 AWS 账户
什么是 Web3?
Web 3.0 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为什么 Web 3.0 如此重要?
Web 3.0 中有哪些主要技术?
Web 3.0 应用程序有哪些示例?
Web 3.0 的实施面临哪些挑战?
AWS 如何支持您的 Web 3.0 应用程序要求?
什么是 Web3?
Web3 是区块链等技术的总称,这些技术可以分散互联网上的数据所有权和控制权。大多数互联网应用程序都由集中式实体控制,这些实体决定如何保存和使用最终用户数据。Web3(也称为 Web 3.0、去中心化 Web 或语义 Web)技术允许社区驱动的项目,而不是集中式管理结构。在这些项目中,最终用户控制数据、确定定价、直接为技术开发做出贡献,并在项目的方向上拥有更重要的发言权。这些技术具有自动调节用户相互交互方式的机制。因此,不需要集中式实体来管理这些交互。
Web 3.0 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Web 3.0 具备四项主要功能。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 Web 应用程序是 Web 3.0 的关键功能。其目的是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分发和存储数据。在这些网络中,不同的实体拥有底层基础设施,用户直接向存储提供商付费以访问该空间。
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还将信息副本存储在多个位置,并确保整个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每位用户可以控制其数据存放的位置,而不必将其移交给集中式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可根据需要出售自己的数据。
去信任性
在集中式 Web 应用程序和服务中,用户通常需要信任中央权威机构来管理其数据、交易和交互。这些中央权威机构可以控制用户数据,并且可以操纵系统的规则。数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或管理不善,从而导致用户信息丢失或滥用。
相比之下,Web3 引入去信任性,因此用户可以在无需信任任何特定方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和交互。
语义网
借助语义网,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理解 Web 数据的内容和上下文来执行复杂的任务。语义网使用元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用户生成的数据提供含义(语义)。
Web 3.0 旨在更全面地转向目前存在于现有 Web 技术某些方面中的语义网技术。例如,搜索引擎可提供更准确且与上下文相关的搜索结果,而智能代理则可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执行任务。
互操作性
Web 3.0 的目标是在不同技术之间建立更多的互连,从而数据无需中介即可在不同平台之间流动。互操作性使数据具有可移植性,因此用户可以在服务之间无缝切换,同时保持自己的首选项、配置文件和设置。
与此同时,集成各种物联网(IoT)设备的协议将 Web 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传统边界之外。例如,支持无边界交易的加密货币技术允许跨地域和政治边界进行价值交换。
为什么 Web 3.0 如此重要?
当互联网刚刚起步时,仅限阅读的 Web 体验很常见。最终用户只能阅读相关公司发布的内容,这些公司已购买并维护托管静态网页的基础设施。
随着博客和社交媒体平台等 Web 2.0 技术的出现,应用程序变得更具交互性。可以生成和发布内容或与他人交换服务。但是,所有交互都由中央第三方权威机构管理,这些权威机构从服务交换中获得商业利益。这些权威机构还可以拥有和控制最终用户创建的数字资产。
例如,集中式自由职业者平台将自由职业者与客户联系起来,而租房平台将业主与租房者联系起来。服务提供商和服务用户都会创建服务配置文件、服务描述、用户个人资料、博客、视频和评论等数据。这些平台集中管理所有这些数据。
Web 2.0 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央平台促进和规范双方之间的交互,但 Web 2.0 机制带来若干挑战:
服务提供商可能无法在不损失声誉和丢失客户群体的情况下将其数据转移到其他平台。
服务用户对其数据使用和管理方式的控制权有限。
集中式平台可能会独立制定某些对最终用户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例如,这些平台可以筛选某些用户生成的内容或限制最终用户对某些网站功能的访问。
Web 3.0 的优点
Web 3.0 旨在转向读取/写入/拥有模式,即数据创建者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据,并在如何使用和管理数据方面拥有更重要的发言权。Web 3.0 技术提供多种机制,因此最终用户不仅仅是客户,而是成为股东和参与者。接下来介绍其他一些优点。
提高参与度
用户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和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交互。他们会因为积极参与在线社区而获得激励,而无需请求其交换数据。
增强隐私
个人用户决定谁有权访问他们的数据。存放数据的基础设施的所有者无法访问个人用户的数据。您的在线交互可能公开可见,但您的身份保持机密性。
民主化沟通
Web 3.0 旨在消除地理、政治和企业沟通障碍。Web 3.0 限制大型科技公司的审查权,并在安全要求和更高的透明度之间取得平衡。
Web 3.0 中有哪些主要技术?
区块链技术构成了许多 Web 3.0 应用程序的基础,提供了透明度、不可变性和去信任性。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分类账,用于存储节点网络上的交易记录或数据。
区块链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按时间顺序保持一致的区块中,只有在通过对等网络达成共识后,才能删除或修改这些区块。区块链内置的机制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交易条目并在这些交易的共享视图中创建一致性。因此,可以使用区块链创建不可更改或不可变的分类账,以此跟踪所有类型的交易。
接下来将介绍其他推动 Web 3.0 发展的关键技术。
了解区块链技术 »
令牌化
可以通过令牌化扩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程序。令牌化是在区块链上将现实世界或数字资产表示为数字令牌的过程。
这些令牌是所有权、访问权或其他形式价值的加密表示。例如,可以用令牌代表实物和数字资产,例如房地产、股票、商品、艺术品、音乐,甚至是游戏内物品。
每个令牌可以代表底层资产的特定部分或整个单位,使其可分割且易于交易。虚拟世界中有不同的令牌类型,例如受证券监管约束的证券令牌,或代表不允许分形所有权的独特、不可分割资产的不可替代令牌(NFT)。
WebAssembly
WebAssembly(Wasm)是一种用于堆栈式虚拟机的二进制指令格式。它在浏览器内的沙盒环境中运行,这意味着其无法访问用户的本地文件系统。
WebAssembly 支持在 Web 浏览器中运行高性能代码,这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在不同平台上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开发人员可以按照接近原生的速度运行代码,与 JavaScript 等传统 Web 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性能。
语义网技术
借助语义网技术,应用程序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客户数据。这些技术使用关联数据原理将多个数据集相互关联或在 Web 上发布结构化数据。下面提供一些示例。
资源描述框架
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可以将语句以主语-谓词-对象的形式表示为三元组。这些三元组创建基于图形的数据结构,用来表示不同实体的关系。SPARQL 是一种用于查询 RDF 数据的查询语言。
Web 本体语言
Web 本体语言(OWL)用于定义本体或知识和概念之间关系的形式表示。可以使用 OWL 指定类、属性和实例,以及促进推论和推理。
Web 3.0 应用程序有哪些示例?
各种区块链技术应用程序正在构建中,并将作为 API 和服务公开。然后,它们用来针对不同的使用案例构建其他 Web3 应用程序。下面提供一些示例。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自我实现的合约,其预定义规则以代码编写而成。当满足某些条件时,这些合约会自动执行协议条款。例如,如果合约规定物品的所有权转让给任何为该物品支付费用的人员,则您只需向该合约发送要价。然后,分类账通过使用下一个区块中的交易来自动更新,以反映您成为新的所有者。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是一种商定的智能合约,可自动对资源池(令牌)进行去中心化决策。拥有令牌的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方式进行投票,并且代码会自动得出投票结果。
可以使用智能合约为抵押贷款、债券和证券等金融工具编程条件(也称为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可以通过供应链促进货物的跟踪和付款。智能合约可以免除使用中介,这有助于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去中心化识别
去中心化身份是一种旨在让个人对其数字身份拥有更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技术。在传统的在线系统中,用户通常依靠集中式身份提供商(如社交媒体平台或电子邮件服务)来管理其身份和访问各种在线服务。
去中心化身份将身份信息的控制权转移回个人用户。该技术使用与去中心化标识符(DID)文档关联的全球唯一标识符。此文档包含与身份相关的公有密钥、加密材料和服务端点。该技术使用选择性披露来共享特定的身份属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对个人身份信息(PII)的暴露。
InterPlanetary 文件系统(IPFS)
IPFS 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为在 Web 3.0 上存储和访问内容提供更高效、更具弹性的方式。该系统为每个文件提供唯一的加密哈希值(基于内容的地址)。系统使用对等联网,其中每个 IPFS 节点都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节点协同运作,在 Web 上存储、检索和分发内容,从而避免使用集中式服务器。
例如,当用户在 IPFS 上请求内容时,系统会使用内容的唯一哈希值来定位存储该内容的节点。然后,系统会并行地从多个节点检索内容,从而帮助确保冗余和容错能力。
Web 3.0 的实施面临哪些挑战?
与任何新兴技术一样,Web3 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妥善解决这些挑战,该技术才能得到广泛采用和取得成功。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关键挑战。
技术挑战
可扩展性仍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区块链网络可能会变得非常昂贵且计算要求很高。目前正在努力创造可持续和环保的技术。
不同区块链网络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是另一项挑战。
用户体验和采用率
复杂的界面和艰难的学习过程限制了主流市场的采用。关键举措是通过设计能够抽象区块链技术复杂性的直观界面来改善用户体验。
此外,合规性也带来挑战,因为 Web3 应用程序必须遵循现有的数据保护和财务安全要求。
治理
去中心化系统中的治理可能带来挑战。此类治理需要有效的结构,其中既要有社区参与,又不能集中权力。
设计与应用程序目标一致的高效令牌经济学和令牌标准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要克服这些限制条件,需要在 Web3 社区内部进行协作、创新和持续改进。
AWS 如何支持您的 Web 3.0 应用程序要求?
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旨在帮助您在公有和私有区块链上构建弹性的 Web3 应用程序。借助 Managed Blockchain,无需为部署专门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并使 Web3 应用程序与区块链网络保持连接而担心。
所有 Managed Blockchain 功能均可安全扩展,适用于机构级和主流消费者应用程序版本。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受益:
使用 AMB Access 实现对多个区块链的即时无服务器访问
将 AMB Query 用于开发人员友好的 API,这些 API 可访问来自多个区块链的实时和历史数据
将标准化区块链数据与 AWS 服务集成,无需使用专门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或提取、转换、加载(ETL)工具
立即 创建账户,开始在 AWS 上使用 Web 3.0 应用程序。
AWS 上的后续步骤
查看其他与产品相关的资源
了解关于区块链服务的更多信息
注册免费账户
立即享受 AWS 免费套餐。
注册
开始在控制台中构建
在 AWS 管理控制台中开始构建。
登录
登录控制台
了解有关 AWS 的信息
什么是 AWS?
什么是云计算?
AWS 包容性、多样性和公平性
什么是 DevOps?
什么是容器?
什么是数据湖?
AWS 云安全性
最新资讯
博客
新闻稿
AWS 资源
入门
培训和认证
AWS 解决方案库
架构中心
产品和技术常见问题
分析报告
AWS 合作伙伴
AWS 上的开发人员
开发人员中心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工具
运行于 AWS 上的 .NET
运行于 AWS 上的 Python
运行于 AWS 上的 Java
运行于 AWS 上的 PHP
运行于 AWS 上的 JavaScript
帮助
联系我们
获取专家帮助
提交支持工单
AWS re:Post
Knowledge Center
AWS Support 概览
法律人员
亚马逊云科技诚聘英才
创建账户
Amazon 是一个倡导机会均等的雇主:
反对少数族裔、妇女、残疾人士、退伍军人、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歧视。
语言
عربي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Italiano
Português
Tiếng Việt
Türkçe
Ρусский
ไทย
日本語
한국어
中文 (简体)
中文 (繁體)
隐私
|
网站条款
|
Cookie 首选项
|
© 2023, Amazon Web Services, Inc. 或其联属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终止对 Internet Explorer 的支持
知道了
AWS 对 Internet Explorer 的支持将于 07/31/2022 结束。受支持的浏览器包括 Chrome、Firefox、Edge 和 Safari。
了解详情 »
知道了
What is Web3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 ethereum.org
is Web3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 ethereum.orgSkip to main contentLearnUseBuildParticipateResearchSearchLanguages ENHelp update this pageThere’s a new version of this page but it’s only in English right now. Help us translate the latest version.Translate pageNo bugs here!This page is not being translated. We've intentionally left this page in English for now.Don't show againHome/What is Web3?Page last updated: February 21, 2024On this pageThe early WebWeb 1.0: Read-Only (1990-2004)Web 2.0: Read-Write (2004-now)Web 3.0: Read-Write-OwnWhat is Web3?Core ideas of Web3Why is Web3 important?OwnershipCensorship resistance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IdentityNative paymentsWeb3 limitationsAccessibilityUser experienceEducation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A decentralized futureHow can I get involvedFurther readingIntroduction to Web3Centralization has helped onboard billions of people to the World Wide Web and created the stable, robust infrastructure on which it lives. At the same time, a handful of centralized entities have a stronghold on large swathes of the World Wide Web, unilaterally deciding what should and should not be allowed.Web3 is the answer to this dilemma. Instead of a Web monopolized by large technology companies, Web3 embraces decentralization and is being built, operated, and owned by its users. Web3 puts power in the hands of individuals rather than corporations.Before we talk about Web3, let's explore how we got here.The early WebMost people think of the Web as a continuous pillar of modern life—it was invented and has just existed since. However, the Web most of us know toda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originally imagined. To understand this better, it's helpful to break the Web's short history into loose periods—Web 1.0 and Web 2.0.Web 1.0: Read-Only (1990-2004)In 1989, at CERN, Geneva, Tim Berners-Lee was busy developing the protocols that would become the World Wide Web. His idea? To create open, decentralized protocols that allowed information-sharing from anywhere on Earth.The first inception of Berners-Lee's creation, now known as 'Web 1.0', occurred roughly between 1990 to 2004. Web 1.0 was mainly static websites owned by companies, and there was close to zero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 individuals seldom produced content - leading to it being known as the read-only web.Web 2.0: Read-Write (2004-now)The Web 2.0 period began in 2004 with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Instead of a read-only, the web evolved to be read-write. Instead of companies providing content to users, they also began to provide platforms to share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engage in user-to-user interactions. As more people came online, a handful of top companies began to control a disproportionate amount of the traffic and value generated on the web. Web 2.0 also birthed the advertising-driven revenue model. While users could create content, they didn't own it or benefit from its monetization.Web 3.0: Read-Write-OwnThe premise of 'Web 3.0' was coined by Ethereum co-founder Gavin Wood shortly after Ethereum launched in 2014. Gavin put into words a solution for a problem that many early crypto adopters felt: the Web required too much trust. That is, most of the Web that people know and use today relies on trusting a handful of private companies to act in the public's best interests.What is Web3?Web3 has become a catch-all term for the vision of a new, better internet. At its core, Web3 uses blockchains, cryptocurrencies, and NFTs to give power back to the users in the form of ownership. A 2020 post on Twitter(opens in a new tab) said it best: Web1 was read-only, Web2 is read-write, Web3 will be read-write-own.Core ideas of Web3Although it's challenging to provide a rigid definition of what Web3 is, a few core principles guide its creation.Web3 is decentralized: instead of large swathes of the internet controlled and owned by centralized entities, ownership gets distributed amongst its builders and users.Web3 is permissionless: everyone has equal access to participate in Web3, and no one gets excluded.Web3 has native payments: it uses cryptocurrency for spending and sending money online instead of relying on the outdated infrastructure of banks and payment processors.Web3 is trustless: it operates using incentives and economic mechanisms instead of relying on trusted third-parties.Why is Web3 important?Although Web3's killer features aren't isolated and don't fit into neat categories, for simplicity we've tried to separate them to make them easier to understand.OwnershipWeb3 gives you ownership of your digital assets in an unprecedented way. For example, say you're playing a web2 game. If you purchase an in-game item, it is tied directly to your account. If the game creators delete your account, you will lose these items. Or, if you stop playing the game, you lose the value you invested into your in-game items.Web3 allows for direct ownership through non-fungible tokens (NFTs). No one, not even the game's creators, has the power to take away your ownership. And, if you stop playing, you can sell or trade your in-game items on open markets and recoup their value.Learn more about NFTsMore on NFTsCensorship resistanceThe power dynamic between platforms and content creators is massively imbalanced.OnlyFans is a user-generated adult content site with over 1-million content creators, many of which use the platform as their primary source of income. In August 2021, OnlyFans announced plans to ban sexually explicit content. The announcement sparked outrage amongst creators on the platform, who felt they were getting robbed of an income on a platform they helped create. After the backlash, the decision got quickly reversed. Despite the creators winning this battle, it highlights a problem for Web 2.0 creators: you lose the reputation and following you accrued if you leave a platform.On Web3, your data lives on the blockchain. When you decide to leave a platform, you can take your reputation with you, plugging it into another interface that more clearly aligns with your values.Web 2.0 requires content creators to trust platforms not to change the rules, but censorship resistance is a native feature of a Web3 platform.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As well as owning your data in Web3, you can own the platform as a collective, using tokens that act like shares in a company. DAOs let you coordinate decentralized ownership of a platform and make decisions about its future.DAOs are defined technically as agreed-upon smart contracts that automate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over a pool of resources (tokens). Users with tokens vote on how resources get spent, and the code automatically performs the voting outcome.However, people define many Web3 communities as DAOs. These communities all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automation by code. Currently, we are exploring what DAOs are and how they might evolve in the future.Learn more about DAOsMore on DAOsIdentityTraditionally, you would create an account for every platform you use. For example, you might have a Twitter account, a YouTube account, and a Reddit account. Want to change your display name or profile picture? You have to do it across every account. You can use social sign-ins in some cases, but this presents a familiar problem—censorship. In a single click, these platforms can lock you out of your entire online life. Even worse, many platforms require you to trust them with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to create an account.Web3 solves these problems by allowing you to control your digital identity with an Ethereum address and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profile. Using an Ethereum address provides a single login across platforms that is secure, censorship-resistant, and anonymous.Sign-in with Ethereum(opens in a new tab)Native paymentsWeb2's payment infrastructure relies on banks and payment processors, excluding people without bank accounts or those who happen to live within the borders of the wrong country.
Web3 uses tokens like ETH to send money directly in the browser and requires no trusted third party.More on ETHWeb3 limitationsDespite the numerous benefits of Web3 in its current form, there are still many limitations that the ecosystem must address for it to flourish.AccessibilityImportant Web3 features, like Sign-in with Ethereum, are already available for anyone to use at zero cost. But, the relative cost of transactions is still prohibitive to many. Web3 is less likely to be utilized in less-wealthy, developing nations due to high transaction fees. On Ethereum, these challenges are being solved through the roadmap and layer 2 scaling solutions. The technology is ready, but we need higher levels of adoption on layer 2 to make Web3 accessible to everyone.User experienceThe technical barrier to entry to using Web3 is currently too high. Users must comprehend security concerns, understand complex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and navigate unintuitive user interfaces. Wallet providers, in particular, are working to solve this, but more progress is needed before Web3 gets adopted en masse.EducationWeb3 introduces new paradigms that require learning different mental models than the ones used in Web2.0. A similar education drive happened as Web1.0 was gaining popularity in the late 1990s; proponents of the world wide web used a slew of educational techniques to educate the public from simple metaphors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browsers, surfing the web) to television broadcasts(opens in a new tab). Web3 isn't difficult, but it is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informing Web2 users of these Web3 paradigms are vital for its success.Ethereum.org contributes to Web3 education through our Translation Program, aiming to translate important Ethereum content to as many languages as possible.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The Web3 ecosystem is young and quickly evolving. As a result, it currently depends mainly on 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 (GitHub, Twitter, Discord, etc.). Many Web3 companies are rushing to fill these gaps, but building high-quality, reliable infrastructure takes time.A decentralized futureWeb3 is a young and evolving ecosystem. Gavin Wood coined the term in 2014, but many of these ideas have only recently become a reality. In the last year alone, there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surge in the interest in cryptocurrency, improvements to layer 2 scaling solutions, massive experiments with new forms of governance, and revolutions in digital identity.We are only at the beginning of creating a better Web with Web3, but as we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that will support it, the future of the Web looks bright.How can I get involvedGet a walletFind a communityExplore Web3 applicationsJoin a DAOBuild on Web3Further readingWeb3 isn’t rigidly defined. Various community participants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it. Here are a few of them:What is Web3? The Decentralized Internet of the Future Explained(opens in a new tab) – Nader DabitMaking Sense of Web 3(opens in a new tab) – Josh StarkWhy Web3 Matters(opens in a new tab) — Chris Dixon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opens in a new tab) - Chris DixonThe Web3 Landscape(opens in a new tab) – a16zThe Web3 Debate(opens in a new tab) – Packy McCormickTest your Ethereum knowledgeLoading...Was this article helpful?YesNoEdit page(opens in a new tab)On this pageThe early WebWeb 1.0: Read-Only (1990-2004)Web 2.0: Read-Write (2004-now)Web 3.0: Read-Write-OwnWhat is Web3?Core ideas of Web3Why is Web3 important?OwnershipCensorship resistance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IdentityNative paymentsWeb3 limitationsAccessibilityUser experienceEducation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A decentralized futureHow can I get involvedFurther readingWebsite last updated: February 16, 2024(opens in a new tab)(opens in a new tab)(opens in a new tab)Use EthereumFind walletGet ETHDapps -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Layer 2Run a nodeStablecoinsStake ETHLearnLearn HubWhat is Ethereum?What is ether (ETH)?Ethereum walletsGas feesEthereum security and scam preventionWhat is Web3?Smart contractsEthereum energy consumptionEthereum roadma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History of EthereumEthereum WhitepaperEthereum glossaryEthereum governanceBlockchain bridgesZero-knowledge proofsQuiz HubDevelopersGet startedDocumentationTutorialsLearn by codingSet up local environmentEcosystemCommunity hubEthereum FoundationEthereum Foundation Blog(opens in a new tab)Ecosystem Support Program(opens in a new tab)Ethereum bug bounty programEcosystem Grant ProgramsEthereum brand assetsDevcon(opens in a new tab)EnterpriseMainnet EthereumPrivate EthereumEnterpriseAbout ethereum.orgAbout usJobsContributingLanguage supportPrivacy policyTerms of useCookie policyPress Contact(opens in a new t
Web3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它?-虎嗅网
Web3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它?-虎嗅网
资讯
24小时
源流
视频
妙投虎嗅智库
投稿
2021-12-21 14:04
Web3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它?阿法兔研究笔记©关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法兔研究笔记(ID:AlphatuDiary),作者:阿法兔,原文标题:《正本清源:史上最全Web3使用说明书》,头图来自:unsplash一、关于Web3.0Web 3.0的概念是什么?第一次由谁提出?Web3.0,又称Web3(下文我们都用Web3来代替Web3.0),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建者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的。注:Polkadot 是协议的一种:是将多个专用区块链连接到一个统一网络中的下一代区块链协议,协议就是基于共识的一组约定。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从概念理解上,Web3代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互联网形态向着更民主的范式转变,Web3源于人们对当今互联网价值的态度的转变: 互联网巨头控制着互联网和所有人的数据,Web3代表着,很多人出现了想创造一个真正“集体所有”互联网的想法。我们为什么要关注Web3.0?每次互联网形态的改变,都会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上一次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互联网形态(Web2.0)催生了一批改变人类生活和信息交互方式的企业。从经济上来说,互联网Web2.0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的兴起,这两个趋势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科技板块的价值翻了一番,现今科技板块股票占整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5%左右。从社交上,与20年前相比,“社交”这个词有了新的含义:那些赶着Web2.0时代,尚且年轻的社交创业公司,Facebook、谷歌、Instagram和Twitter逐渐成为了巨头。从政治上,拿Facebook举例 ,互联网寡头的存在煽动而非客观的算法推荐已成为常态,甚至影响了美国大选。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新范式的兴起,曾多次对世界产生影响,关注互联网的未来是十分有必要的。Web3.0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2020年特别是今年(2021年底),Web3的概念和理论迅速得到普及,原因主要是是加密货币圈的活跃分子和国外知名风险投资(如A16Z)的推动,我们后面会对部分创业进行梳理。上图为A16Z的Crpto Portofolio图:来源 A16Z二、从Web1.0到Web3.0要进一步理解Web3.0的含义,我们要先从Web1.0开始说起。70年代,正值美苏冷战的高峰期。当时,美国有一台中央计算机控制核武器。美国政府担心,一次攻击就可能使该计算机系统瘫痪,使得他们无法进行反击。因此,美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让许多计算机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发生攻击,防御系统将继续运行,确保两国能够相互毁灭。后来,1989年,Tim Berners Lee写下了名为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的论文,将“网络”描绘成一个通过超文本链接相互连接的信息系统网络(2019年,互联网30岁生日之际,Tim Berners Lee也表示,他对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感到不满)。Tim Berners Lee,2016年获得图灵奖,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然后就进入了Web1.0时代Mosaic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浏览器把Web带给了主流受众,大家开始冲浪了,网页设计较为原始,我们用拨号连接和电话线上网,通常下载一张照片就需要很长的时间。Web1.0的特点开源:所有人都可以在Web1.0基础上自由构建,这就产生了在车库里的谷歌,为今天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企业成果创造了可能。如果Web是私有的,是不可能的。但是Web 1.0是只读的。这意味着,每千名浏览Web的用户中,只有少数人具备发布内容的技术技能:只有早期的程序员,可以把网页内容展示给大家,小白用户可以看,但是很难发布内容。Web1.0的问题Web1.0建立在开放的、分散的和社区管理的协议之上。是一个只读的网络,用户在Web1.0时代,无法与页面的内容进行交互(能看,不能互动)。并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Web1.0问题越来越多。(上列文字,主要根据谷歌的产品设计师Tony Aubé 在WAQ2019上演讲的文字版整理,摘自技术琐话-2020-08-26翻译)Web2.0是什么?Web2.0(我们目前使用的网络)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克服Web1.0限制,与Web1.0相比,Web2.0主要优势是用户可以和网络交互。Web2.0开始,无论是小白用户还是技术大神,大家都可以在网上发布内容。于是乎社交网络开始兴起:社区和各种应用程序,包括社交网络和论坛等逐步出现(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起初都是大家创建自己Web的简单方式)这些App鼓励大家合作和信息交流,但是还是由互联网巨头进行集中式服务,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几乎完全控制了Web2.0。有趣的是,就像2021年,我们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讨论Web3.0一样;十余年前的2009年,Tim O'Reilly和John Battelle讨论了Web 2.0五年来的发展。当时具体背景是怎样的呢?2001年秋,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作用被过度夸大,但是,技术革命的特征就是起初泡沫涌现,以及后面来的持续性颠覆(今天仍然是这样)。颠覆和动荡,通常标志着一项在上升曲线的技术已经准备登上历史舞台,在这期间,泡沫和没有实力的将被洗出局,而真正的成功属于有实力的存在。在混乱、颠覆和泡沫之间,人们开始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Web 2.0”的概念始于O'Reilly一次会议上的头脑风暴:网络先锋和O'Reilly副总裁Dale Dougherty指出,尽管互联网泡沫破了,但是网络不会“崩溃”,而会更加重要,很多优秀的新应用和网站一定会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那些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幸存下来的公司,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点。互联网络公司的大规模倒闭是否标志着网络的某种转折点?“Web 2.0”的提出也许是有意义的?Web 2.0大会就这样诞生了。当然,哪怕是在Web2.0提出之后,尽管在谷歌的引用次数超过950万。但是人们对于Web 2.0的含义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今天大家对Web3.0的态度很相似),有人说Web2.0是毫无意义的营销概念,而另一些人则接受它,认为它是全新的智慧。Web2.0的特点:作为平台的网络像许多重要的概念一样,Web 2.0没有一个明确边界,而是有一个有力核心,可以把Web 2.0想象成一套原则和实践。在2004年10月举行的首届Web 2.0会议上,列出了一套初步原则。第一条是“网络作为平台”。在当时,Web1.0时代的当红炸子鸡网景公司和微软Battle后倒闭。更重要的是,最初的两个Web 1.0时代典范,DoubleClick和Akamai,其实都是将网络作为平台的先驱。尽管大家往往不认为它是“网络服务”,但事实上,广告服务是第一个广泛部署的网络服务,也是第一个广泛部署的“mashup”。具体地说,当时的每个广告横幅,都是作为两个网站之间的无缝合作来提供的,向另一台计算机上的读者分发一个综合页面。Akamai也把网络当作平台,在堆栈的更深层次上,建立一个透明的缓存和内容分发网络,缓解带宽拥堵。就是这些时代先驱者提供了先行的案例,后进者面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才可以更进一步,对新平台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DoubleClick和Akamai都是Web 2.0的先驱,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接受更多的Web 2.0设计模式,有可能实现更多的可能性。Web1.0与Web2.0相比的区别是什么?我们用一个表格来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Web2.0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人们讨论并探索Web3.0创造了前提。Web2.0出现了哪些问题?早期互联网,带有强烈的探索性质,曾经的技术先驱们对互联网进行了探索、封存、和商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互联网一直保持着所谓的“自由”,却有了很多负面影响。拿个场景来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假如我们想要购买一张火车或飞机票时,我们所有的搜索都被记录、出售,数据可能并被操纵,反过来对我们来施加影响。原本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的民主化,然而今天,信息越来越不可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有害的。由机器人控制的虚假账户正在影响儿童。由人工智能创造的仿真人脸,可以通过深度造假和身份盗窃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假新闻在2019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0亿美元,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虚假负面新闻故事的传播速度是真实新闻故事的六倍,这种趋势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给Web3.0的产生,带来了契机。Web3的到来正如Web2的诞生一样,Web3的到来,寄予着人们想要解决目前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的希望。Web3也被称为语义网(Semantic Web ),因为通过促进对用户元数据的解释,Web3可以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的界面。承诺将隐私和数字身份还给用户,同时由于NFTs和dApps,实现了新的互动水平。区块链技术在Web3中汇集了Web1和Web2的精华。什么是语义网?简单地说,语义网是一种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词语和概念,而且还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使交流变得更有效率和价值。一个使用场景:语义网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智能网络,实现人与电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它好比一个巨型的大脑,智能化程度极高,协调能力非常强大。例如在浏览新闻时,语义网可以将每一篇新闻报道贴上标签,分门别类的详细描述哪句是作者、哪句是导语、哪句是标题;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老舍的作品”,你就可以轻松找到老舍的作品,而不是关于他的文章,语义网是更个性化的网络,你可以给予其高度信任,让它帮助你滤掉你所不喜欢的内容,使得网络更像是你自己的网络。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AD%E4%B9%89%E7%BD%91/118508?fr=aladdin三、以太坊中的Web 3.0 定义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Web3.0,我们用以太坊举个例子。按照以太坊的定义:Web2 指的是我们如今众所周知的互联网版本。具体指的是,通过个人数据和信息交换来提供服务互联网公司。在以太坊的范畴内,Web3指的是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去中心应用程序。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构建/使用这些App,个人数据却不需要被出卖。Web3的优势由于以太坊具备去中心化特性,许多Web3工程师选择了开发dapp(dapp就是D+app,d是英文单词decentralization的首字母,单词翻译中文是去中心化,即dapp为去中心化应用),网络上的所有人都有使用Web3服务的权限。没有任何阻止用户使用Web3的机制存在,支付主要通过以太坊(ETH)内置的原生代币。由于以太坊具备图灵完备性,在以太坊上,可以用代码和编程实现所有需求。什么是图灵完备性?图灵完备性,简单的说:如果是一种图灵完备的语言,就没有借口,说这个功能没法完成,再举个通俗例子,还是打比方吧,一辆车,只有发动机,没有方向盘。所以只能直线行驶,不能转弯,所以不是哪里都可以去。但是如果有了方向盘,就能去任何地方了。图灵完备在这里,主要就是指区块链能否运行一段代码,这段代码用高级语言编写,可以有条件判断、甚至有循环的功能,就叫做“图灵完备”。Web3.0与Web2.0相比的区别?四、Web3.0技术栈为了更清晰地对Web3的技术层面进行解释,我们来看一下Web3 Foundation对Web3技术栈的解释:图片来源:https://web3.foundation/about/如上图所示:L4:技术栈顶层,参与者主要是普通用户(如同今天普通用户在浏览器前端和网页互动一样),用户们在这一层可以和单个或多个区块链(应用等)互动。协议可扩展的用户界面(“像浏览器一样”),用户用来直接与区块链互动的程序,而不需要知道如何让编程和实现细节:案例有Status、MetaMask或MyCrypto。L3:人类可读语言和库的层,在这一层,开发人员和程序员们可以适当抽象,并进行程序开发。这一层包括可扩展协议的API和语言:有各种语言可以用来开发应用程序,如Solidity和Vyper(Ethereum),Plutus(Cardano),和Rust(Substrate)。此外,还有各种框架,使编程与区块链互动的应用更加容易,如ethers.js、web3.js和oo7.js。L2:这一层增强了L1层能力:进行提升扩展性、加密消息传递、分布式计算等功能。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区块链通过让节点在链外相互通信,通过在主链上“打开”和“关闭”通道,只写初始和最终结果,而不是在链上记录每个状态转换,从而提高可扩展性的一种方式。例子包括比特币的Lightning Network 和以太坊的Raiden NetworkPlasma协议:Plasma是通过创建区块链的“树”来提高可扩展性的另一种方式,主链是树的根,而“子”区块链尽可能少地与更高级别的链互动。例子包括Loom的PlasmaChain和OmigeGO Plasma。Encrypted storage,就是加密存储 。使用密码学对数据进行数学加密和解密,包括静态(即存储在特定的计算机上)和动态(即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例如:静态指的是存储加密,动态指的是传输加密(HTTPS就是一种传输加密)。Heavy computation,就是重型计算:可以理解为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例如在数组中推送大量的对象 提供一种方法,允许计算分散在许多计算机中,并证明计算是正确进行的。这方面的例子包括以太坊的Golem和TrueBit。Distributed secret management 分布式秘密管理 : 允许信息只被授权方访问,包括复杂的场景,如 “解密此信息需要所有六个签名者使用他们的密钥”或“7个签名者中的任何5个必须同意”等等。Oracles: 将链外数据(如天气结果或股票价格)注入区块链的一种方式,一般供智能合约使用。L1:该层提供了分发和互动数据的能力。零/低信任度互动协议:描述不同节点如何相互作用并信任来自每个节点的计算和信息的协议。大多数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和ZCash,符合零/低信任交互协议的定义-,它们描述了节点参与协议所需遵循的规则。数据分配协议:描述数据如何在去中心化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分配和交流的协议。例子包括IPFS、Swarm和BigchainDB。瞬时数据公共/子信息传递:描述不打算永久存储的数据(如状态更新)如何被传达以及如何让节点意识到其存在的协议。例子包括Whisper和Matrix。L0:该层提供了数据分发和互动能力。零/低信任度互动协议:描述不同节点如何相互作用并信任来自每个节点的计算和信息的协议。大多数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和ZCash,符合零/低信任互动协议的定义,描述了节点参与协议所需遵循的规则。点对点互联网覆盖协议 (Peer-to-peer, p2p):一个允许节点以分散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套件。平台中立的计算描述语言(Platform-neutral computation description language) :一种在不同物理平台(架构、操作系统等)上执行相同程序的方式。例子包括EVM(以太坊)、UTXOs(比特币)和Wasm。五、Web3具体内涵和目前的创业项目如上图所示,这些基础设施层共同构建了一个平台上的协议世界,下面就探讨一下Web3世界中每个模块的具体情况,以及究竟有哪些公司在做这些事情:身份对于任何类去中心化通信、商业或协作,都需要可靠身份认证系统:最基本的方法是将身份与比特币或以太坊等开放、安全的区块链上的地址或公共/私人密钥对联系起来。这些地址可以选择附加额外的信息(如图像),这就是我们说的NFT或代币。不过,会有两个主要挑战:1)这些地址字符串很长。2)身份虽然安全,但存在于区块链上,而区块链上的数据传输成本极为高昂。ENS和Handshake等项目,旨在通过自己的数据库解决身份验证的问题,将BTC或ETH地址与人类可读的名字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DNS。同时,闪电网络生态系统的开发者们,正在努力将身份与建立在比特币等更安全的区块链之上的第2层的节点联系起来。在Sphinx这样的项目里,终端用户在不了解闪电网络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身份认证的具体方式,但一个可行方式是:进入各种网络,将通过持有特定的数字无记名资产/NFT/私钥作为中介,这种从互联网巨头认证到未来通过NFT作认证,将对未来用户体验产生各种有趣的影响。可以想象,例如,需要一个特定的图片令牌,才能进入一个好玩的聊天室。这种去中心化的身份服务的另一个可能的社会后果是:允许人类对“自我”的概念进行更多的实验。要知道,人类目前对“我们是谁”的传统映射依赖于姓氏和身份证,但这些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相当随意的标识,就像我们作为人是不断变化的,现在我们的选择性身份也可以是这样的,许多人会选择用不同的假名来进行不同的知识和经济追求。计算通用计算或执行任意智能合约的能力也将被协议化。在Web3世界的计算机主要候选对象是以太坊,因为拥有大规模的开发者网络效应。但是,关于其可扩展性的主要问题仍然存在,导致了一波第二层(rollups,Loopring等)和新的竞争性智能合约平台。而像Stacks这样的平台正在进行新的技术实验,以锚定像比特币这样相对更安全的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的使用案例:第一个主要的产品市场契合点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的金融系统(通常被称为DeFi)。或许下一波浪潮将围绕着创建其他各种开放的、无许可的企业和人类组织,更常见的是被称为DAO或分布式自治组织。这种DAO可能看起来像更开放的公司结构,有选举产生的经理、董事会和报告(例如,见Yearn Finance最近在Github上的季度报告)。另一个更激进的去中心化计算的方法来自于重建整个计算栈的项目:到目前为止,像Urbit这样的项目:1)个人服务器,可以在本地或云端托管;2)一个完全重写的操作系统,旨在从根本上简化目前的代码臃肿,创始人极其有争议:是个超级Nerd,以及似乎是从《Magic: The Gathering.》中借来的命名惯例,该项目已经引发了它的困惑和争议,但社区的目标和决心(它现在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是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通信Web 3原语(primitives)之间会有相当多的重叠。例如,Urbit正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协议类型。其他项目只是专注于p2p通信方面,以促进消息和社交媒体等核心应用。目前最知名的可能是Mastodon(使用Activity Pub协议),它拥有超过200万用户,最近似乎吸引了一大片比特币Twitter。Mastodon有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但并不像许多其他协议那样是去中心化的。它使用一个联合模型,不同的网络参与者要么是服务器,要么是客户端,但不能同时是。因此,服务器可以运行它喜欢的任何版本的Mastodon,但连接到该服务器的客户仍然受控制它的人的支配。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手动迁移是不容易的。另一个竞争模式是Scuttlebutt,使用了一个p2p流言协议(p2p gossip protocol ),在这里,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因此可以将信息转达给其他可信的节点,而不需要呼唤任何中心化实体。这种架构看起来非常棒,但可扩展性方面仍有问题,还处于早期。同时,像Maskbook这样的项目正采取特洛伊木马方法:没有从头开始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而是让用户增强他们在现有社交网络(如Twitter和Facebook)上的体验。通过简单地下载一个浏览器扩展,用户可以有选择地加密信息,并将帖子链接到其他web3应用程序,如Uniswap或SuperRare,以便在帖子中进行加密货币或NFT交易。许多这种通信最终可能将在比特币之上的闪电网络上发生。存储我们需要存储Web3所有数据,而Arweave、Filecoin/IPFS, Sia, Storj,四个项目都是专注这一块的。Filecoin、Sia和Storj就像存储行业的AirBnB,目标是建立网络,激励来自世界各地的硬盘所有者(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人士),让他们在尽可能多的正常运行时间内使用其多余的存储容量。他们使用类似于AWS、GCP或Azure等传统云存储供应商的限时支付模式。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1)不容易被审查;2)(理论上)成本较低。不过对长期的成本效益持怀疑态度。项目显示,Filecoin目前提供的存储选项比AWS便宜5倍以上。但是,随着项目开始获得更多的采用,我很难相信它不会成为一场竞争,像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公司拥有更大的战利品来建立更多和更好的数据中心,甚至补贴他们的产品成本,不过时间最终会验证这些事情。Arweave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它承诺是“永久存储”,也就是一次付费,永久访问。项目旨在通过“访问证明”(PoA)的新机制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利用随机X工作证明和存储证明的元素,激励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尽可能多地存储整个集体数据库。预付款项实际上是一种捐赠,可以无限地覆盖存储成本(或只要硬盘空间的成本继续下降)。Arweave已经与互联网档案馆等组织合作,备份他们的所有数据,并且还在存储其他区块链的副本,如Solana。如果永久存储有效,那么你可以想象,对于那些想为他们的应用程序永久存储指针和数据的开发者来说,价值非常高。那么,考虑到上述元素的状况,我们离建立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还有多远?在加密货币/价值方面,已经相对成熟。对于通信、身份、存储和计算,我们似乎正在接近,但还没有准备好被主流采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狂热者开始关注这些应用,风投和资本涌入,但是这里最大的风险仍然存在:目前正处于Web3泡沫的开始,主要是为5-10年后的主流采用逐渐奠定基础。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存在,所有的技术趋势都在加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现有的互联网),所以也可能看到未来1-3年内出现Big Player.六、Web3.0的特性Web3的特性有利于Web3出现的前提条件是:这个更加“智能”的互联网,用户在其中可以进行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搜索。由于规则和网络内容更具相关性,用户搜索得到的信息将更加直接。1. 用户历史记录记录。导航频率网络访问量搜索类型实施活动在线购买情况2. 网站会分析数据和用户行为。3. 网络的个性化(每个独立的用户各有不同)。4. Web3.0技术的发展。包括语言、智能程序、人工智能辅助和语义学。RDF: tools such as RDF Schema and OWL allow adding meaning to pages and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echnologies of the Semantic Web.人工智能:3.0技术中加入了计算处理的部分,可以从不同的知识源中推导出新知识。人工智能输入概念和对象之间的规则和关系,并推导出新定理,知识库得到增长。Com:该网站的目标很远大,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免费全球数据库。5. 提供按需定制的网络个性化服务。6. 平台和社交网络之间具备互操作性。7. 地理定位:可以知道用户在哪里。8. 智能搜索:搜索时将不再出现成千上万的条目,网络将了解每个人,根据他们的搜索需求直接显示相关内容。七、Web3的局限性有哪些?目前,Web3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可扩展性亟待提高。具体来说就是,由于Web3是去中心化,在上面的交易会相对缓慢。特别是付款等状态的改变,由于节点众多,需要由矿工处理并在整个网络中传播。第二是用户体验问题:目前我们与Web3 App互动,还需要更多的教育过程和世界,特别是新的采用需要额外的步骤,这可能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障碍之一。第三是Web3的可访问性尚且不足,由于目前缺乏Web3和现代网络浏览器的整合,大多数普通用户无法访问web3。第四是成本问题:由于成本高昂,大多数成功的Dapp在区块链上只放了很小的一部分代码。去中心化网络和非去中心化网络的区别八、目前Web3在哪个阶段?还有哪些应用案例?Web3有哪些应用案例?由于Web3比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范畴更新,具体的例子相对较少。但是,打个比方,正如金融有各种应用,例如如贷款和借贷,互联网也是由各种服务和组件所构成的。互联网架构&服务互联网的架构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咱们的互联网要么工作,要么延迟,要么脱机掉线。但是像T-Mobile和AT&T这类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由于垄断,会承诺快速连接,然后收费。与此相反的是,像Andrena和Althea这样公司通过创建社区网络,绕过互联网供应商,个人可以在这样的社区网络内进行经营活动并获得报酬。例如,业主可以投资一个Andrena热点,然后,所有租户都可以加入Andrena无线网络,租户根据数据和网络使用情况向房东付费。其他区块链网络,如Handshake以及Unstoppable Domains等公司,旨在使现有的域名系统(DNS)民主化,该系统将IP地址映射到等可读的地址。DNS由ICANN等组织控制,并拥有单方面的控制权。数据存储、分发和货币化对于我们这样的个人来说,数据很难盈利。但是如果很多个体的数据集掌握在大的集团手上,就很容易盈利。2020年上半年,Robinhood通过销售客户订单流数据获得了近3亿美元的收入。大家都明白这个概念,这就是为什么Snapchat年年亏损,但投资人明白该公司掌握数百万Z世代的用户,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非常高。Ocean Protocol、Streamr和Numerai等组织正在构建协议,以实现开放的数据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分享他们的数据或将其货币化(出售以获得利润)。数据是我们去讨论如何在互联网上存储和转移价值的基本组成部分。数据商品化尚未实现,因为数据是孤立的、敏感的或专有的。Web3协议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手段,敏感数据可以被共享,专有数据可以被准确定价和出售。将数据转化为有形数据资产(例如代币)将释放价值,发展一个更强大的数据生态系统。数据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是跨服务器存储,这主要是由少数大公司控制。像Sia、Arweave和Filecoin这样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和网络托管服务正在支持创建新的去中心化应用。App和其他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我们使用了很多服务,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WIFI、位置服务(GPS)、蓝牙连接、信息服务(iOS、Android)、视频和音频流(Youtube、Twitch、Spotify)等等。这些应用被巨头控制,更重要的是,这些应用程序利用的服务和基础设施是集中的,或由少数大公司(如谷歌、AWS、微软)控制。新的协议和公司,如Helium(开放无线网络)、Foam(开放位置服务)、Livepeer(视频转码和流媒体)、Orchid(分布式和私有VPN)等等,都在建立分布式和社区运营的服务。这些社区运营的服务成本更低,因为它们能够省去了中间商步骤。传统意义来说,Youtube等流媒体巨头为内容创作者的所有视频提供“免费”数据存储。Youtube协助用户进行视频转码,以确保观众能以统一的格式观看视频。无缝地提供所有这些服务,会将内容制作者死死绑定在每个平台。Web3场景下的协议,可以通过拆分一个公司向用户提供的所有服务来弱化单一公司的权力。Audius(音乐流媒体)、OurZora、Mirror(去中心的出版平台)都在创建平台,用户拥有他们生产的内容,并对这些平台的治理有发言权。在未来,内容创作者将能够公开存储他们的数据,与消费数据的地方分开。虽然这些服务在今天不太方便,但在未来,它们可能会被内置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基础平台中。有哪些反对Web3的意见?但是,也有反对Web3的声音,例如康奈尔大学法律和科技教授James Grimmelmann表示:Web3是伪概念,这是一种已经宣布但无法交付的产品。Grimmelmann认为:“Web3是一个幻想中的未来互联网,它只是弥补了人们不喜欢当前互联网的所有特性,甚至有些矛盾。”如果部分发展Web3的动力是抵制将个人数据交给科技巨头,那么区块链就无法成为解决方案,因为这将使更多数据公开。监管情况北京时间12月8日晚23时,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马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主持了一场主题为“加密资产和金融的未来:了解美国金融创新的挑战和好处”的听证会。众议院成员寻求通过听证会来对加密资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就正确监管规则展开辩论。辩论议题主要聚焦于监管方式、稳定币、投资者保护、Web3.0、行业其他问题等。九、展望未来Web3: 一个开放协议的世界目前对Web3的一个设想是,以开源协议为基础,而企业作为接口,提供便捷访问和额外功能。Web3是一个对所有用户开放的互联网,建立在开放协议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之上。用户与协议对接的方式可能是通过混合应用,提供与底层技术互动的便利方式。数据会被用于决策的推动,但不会被用来出卖和对付消费者。数据权利将得到保护,而不是某些企业为了寻求利润,而不择手段地利用数据。带有激励性的市场机制,将可以有助于确保信息可信性和可验证性。Web3世界,更强调有主权的个人,而不是富裕精英和寻租者。系统和协议的重新架构将集中在去中心的民主化上。关于Web2和向Web3过渡的几点思考人们通常容易对互联网寡头、或任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互联网的人感到不满和愤怒。虽然可以理解,但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态度。早期,互联网需要先驱和商业化企业付出努力,开发工具,让互联网可以使用,先驱企业和个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只要互联网的现有设计不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持续把数据、时间和金钱交给大型科技寡头,以换取我们必须使用的互联网产品。但是,想要解决这样的情况,需要无数的尝试、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和技术创新。我们在接近一个越来越受技术控制的世界。关键是如何设计出有利于集体的、重新调整激励机制的系统?从目前的互联网(Web2)到Web3的过渡,将会是数十年的历程,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与互联网的互动方式。Web3的到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将逐步推进。本文感谢我的老师 Michael Ian Shamos,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他指导笔者设计了第一个交易系统;感谢我的老师,微软中国区RD盆盆,在Blockchain和Cloud方面长期给我指导;感谢我的老师北美区块链基金主席Wenyan Qin,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了诸多帮助。谢谢庄Sir 、卫Sir、 Tison、老汪、Greg、Yerik对问题的耐心解答。参考资料:1.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b32.https://www.npr.org/2021/11/21/1056988346/web3-internet-jargon-or-future-vision3.https://gavwood.com/dappsweb3.html4.https://theconversation.com/web-3-0-the-decentralised-web-promises-to-make-the-internet-free-again-1131395.https://blog.cloudflare.com/what-is-web3/6.https://ethereum.org/en/developers/docs/web2-vs-web3/7.https://www.vanticatrading.com/post/what-is-web3-and-how-blockchain-enables-it8.https://messari.io/article/web3-eli5-what-is-web39.https://blockchainhub.net/web3-decentralized-web/10.https://medium.com/fabric-ventures/what-is-web-3-0-why-it-matters-934eb07f3d2b11.https://thenewstack.io/web3-architecture-and-how-it-compares-to-traditional-web-apps/12.https://www.inc.com/inc-masters/what-the-heck-is-web-three-and-why-you-should-care.html13.https://versionone.vc/visions-of-web-3/14.Web3的三次革命-技术琐话-2020-08-26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法兔研究笔记(ID:AlphatuDiary),作者:阿法兔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Copyright ©
虎嗅网 京ICP备120134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938号
Web3专题研究报告:从理念到实践,国内进展与海外落地_腾讯新闻
Web3专题研究报告:从理念到实践,国内进展与海外落地_腾讯新闻
Web3专题研究报告:从理念到实践,国内进展与海外落地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张衡)
Web3产业概况
关于Web3的初步共识
Web 3.0被用来描述下一代互联网框架,是互联网体系构架的一次演进和升级。Web 3.0首先是由万维网(Web)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语义网(SemanticWeb)技术,旨在通过添加元数据、构建知识图谱,让网络更理解信息本身,更智能的服务用户,与当前广泛讨论的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不同。为了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区分,一般用Web 3.0指代语义网,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互联网技术称为Web3。本篇报告的讨论主要聚焦在Web3上。
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概念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始人Gavin Wood于2014年4月提出。用一句话来解释Web3,Gavin认为Web3的核心理念是“lesstrust,more turth”(少一些信任,多一些事实)。
当前Web3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对Web3仍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初步达成的共识是:狭义上,web 1.0阶段用户只能被动浏览网页,Web 2.0阶段用户依赖平台创造和传播信息,Web3阶段用户可以更加自主的管理数据并在互联网内容创造中获得价值;广义上,Web3 通过设计新的技术协议和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让互联网更加去中心化、更加安全,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也是首次在数字世界中创造了真正可面向数据要素确权、流通、交易的经济体系,从而实现技术体系与经济体系协同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Web3有望改进Web 2.0存在的平台垄断、隐私泄露和算法霸权等问题,让互联网进入更开放、更安全的时代。 当前Web 3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围绕Web 3的去中心化的数字经济创新仍在发展与尝试中。
从Web1.0到Web3
Web 1.0:广告经济时期。网站几乎无法获取用户个人数据,内容平台创造,收益平台享有。这个阶段,互联网上内容非常少,门户网站通过整理和索引互联网内容引导用户访问他们感兴趣的网站,各网站通过点击量的多寡收取相应广告费。绝大多数用户只是内容的消费者,无法参与其中。交互方式以台式机浏览器为主。主要代表为雅虎、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
Web 2.0:平台经济、广告经济时期。中心化平台收集、积累大量用户信息,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广告信息。内容用户创造,收益分配平台主导。此阶段公司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心化的平台将互联网用户连接起来,平台可以接受并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此时互联网产品的核心理念是互动、分享与关联,交互方式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用户不仅仅是互联网服务的使用者,用户更是成为了互联网产品的一部分。然而平台需要和服务的提供者分利,收益分配由平台主导。主要代表公司为YouTube,Facebook和微信等。
Web 3.0:创作者经济。去中心化,内容用户创造,数据归用户所有。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体系,核心思想在于将生产和所有权交还给参与生态、使用平台的用户,而不是由互联网平台或者控制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少数人拥有。
Web3发展的基本要素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协议,是实现Web3的最核心技术。 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使其能够:1)安全地存储数据,得益于现代计算机密码学,用户可以获得自己独特、安全的账户,区块链网络各个节点可同步复制所有数据和历史信息,不需要依赖任何第三方;2)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区块链在组织数据记录时采用区块的方式来保持一大块数据,并且把这些分成块的数据用类似链表的方式按次序连接起来,每个节点都有独立验证的能力,通过共识算法来保证各个节点数据一致,同时,区块链不支持删除操作,数据只会不断增加,不会被删除;3)数据公开透明可验证,区块链的节点可见,公链上的任何数据都是完全公开的;4)能够自动执行智能合约。
从区块链的发展进程来看,从2008年的比特币白皮书发表至今,区块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区块链1.0:以比特币为代表,区块链作为底层数据架构,蛰伏在比特币及其分叉的山寨币背后,此阶段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场景仅限于加密货币; 2)区块链2.0:以以太坊为代表,以太坊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分布式计算开源平台,用户可以在其上构建部署各种智能合约,以太坊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执行该代码或程序来完成发行通证、金融合约等特定“交易”,承载的应用场景从加密货币延展开来,打开了区块链在商业应用领域的想象空间; 3)区块链3.0:自2017年起,区块链技术发展进入围绕应用、以链上与链下结合的设计来构建基础设施、平台、工具及去中心化应用的3.0阶段,业界涌现了大量以ArcBlock、Cosmos、Polkadot为代表的区块链3.0平台和项目,推动区块链跨链技术以构建区块链网络,并根据各行各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实践。区块链在跨链技术、存储能力和可扩展性等多个层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相关应用仍处在持续开拓中。
Web3技术成熟曲线
Web3 发展仍在探索中,但 Web3.0 的基本技术体系和发展方向已初现雏形。据Gartner 2022 年 7 月年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分析报告显示,目前Web 3.0 技术已经历了第一波创新高峰期,正在从“创新启动阶段”迈向“创新泡沫阶段”,技术体系逐步成型,市场热度较高,创业投资活跃,后续还将经历技术弱点暴露的“创新低谷阶段”、技术迭代完善的“创新爬升阶段”和日渐广泛应用的“生产成熟阶段”。
其中,非同质化通证(NFT)、分布式身份(DID)、分布式金融(DeFi)、分布式交易所(DEX)等 Web 3 核心组件技术正经历“创新低谷阶段”,还需2-5 年进行技术更新迭代走向成熟。零知识证明(ZKP)、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可监管分布式金融(CeDeFi)、可监管分布式交易所(CeDEX)正经历“创新启动阶段”,未来有望迎来更多创新。
WEB3:从概念到场景落地
DID:Web3的身份管理系统
传统的身份管理系统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于中心化的中介机构来发布、持有和控制,个人无法控制与身份相关的信息,也无法决定谁有权访问个人身份信息。 从互联网的域名系统(DNS)来看,DNS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以便浏览器可以加载互联网资源。DNS可以实现安全性和提供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网络地址名称,然而2010年维基解密的关闭和2011年美国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没收域名突显了该系统固有的去中心化不足。 从传统的互联网个人账户模式来看,使用电商、游戏、社交等不同应用和服务时,用户需要向系统注册申请一个账户,然后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传统的账户模式均是把个人身份信息提供给服务商,由服务商创建账户,个人数据存储在服务商的服务器上。服务商可以通过用户数据生成详细的用户画像,还可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挖掘更多隐私信息,使数据隐私泄露和滥用风险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太坊等公共区块链上可构建去中心化身份系统(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DID允许个人管理与身份相关的信息,而无需依赖服务提供商或政府等中心化的机构。
DAO :Web3的组织范式
根据Deep DAO数据,截至2023年7月25日,目前市场上一共有20,294个DAO组织,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27亿美元。DAO的治理通证持有者达到720万人,活跃的投票者和参与者达到280万人。 除了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之外,DAO内的生态活跃也表现良好,累计提案决策数量为15.82万个,累计投票数量达1920万。
NFT:Web3的数字资产
NFT全称为 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凭证。这种凭证可以证明NFT的唯一性,确认其拥有者的权利,并且可以追溯 NFT 的整个创作和交易过程。 NFT正在构建Web3和元宇宙的资产体系。这个资产可以是一张图片、一个音频、一段视频、一串代码、一个数字签名等等任何形式的数字化资产。NFT技术让用户可以真正享有 Web3 时代独有的数字所有权,它不仅创造了加密艺术品等原生的虚拟资产,它也通过映射将现实世界的资产带入元宇宙领域。 NFT的生成过程需要消耗计算机的算力(gas)来为“准NFT”进行去中心化的认证、确权和记录。不同的区块链提供不同的协议标准,如以太坊和Polygon对NFT铸造的收费标准也不同。除了在铸造过程中收取费用外,NFT一旦发布到市场,以创建者制定的价格进行拍卖或者售卖,也需要计算机算力进行交易的确认和记录,因此也会收取费用。
SocialFi:Web3的社交系统
SocialFi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社交网络。与Web 2.0社交相比,Web3社交主要有3个不同:1)资产创造和共享所有权,Web3 社交应用不需要依赖间接货币化(即广告)并可以通过在区块链上发行可替代或不可替代的通证(NFT)与其用户创建共享所有权结构,培养社区感和所有权感;2)开放数据和身份,链上积累的数据和凭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共享;3)组合的生态系统:建立在智能合约区块链上的 dApp本质上是可组合的,可以用作其他应用程序的构建模块。
WEB3 国内外落地实践
海外Web3应用案例
Mirror成立于2020年,由前a16z合伙人Denis Nazarov推出,是一个基于以太坊运行、由用户主导的Web3内容平台。 账户管理上,Mirror向所有以太坊钱包开放,用户可以通过绑定数字钱包作为身份入口进入Mirror平台。Mirror也支持用户绑定自己的ENS域名,同时也为每个创作者生成一个由ENS域名打头的mirror.xyz子域名作为内容发布平台主页,实现与原有互联网网页的兼容。 内容创作上,Mirror支持用户在平台进行内容创作(Entries)、创作内容众筹(Crowdfunds)、收益拆分(Splits)、发行数字藏品(Editions)、内容拍卖(Auctions)、社区投票(TokenRace)等6种基础能力工具,同时支持通过去中心化数据存储协议Arweave存储数据,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将被永久存储在Arweave链上。创作者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内容制作成NFT,由内容支持者通过支付ETH认购NFT,当出版商购买内容时,创作者和其内容支持者将会参与内容分成,以实现内容创作所有权经济。
国内落地场景:数字藏品
国内NFT起步较晚,且聚焦于数字藏品应用场景。相较于海外,由于国内对区块链、虚拟货币监管较为严格,尚未形成类似以太坊的大型公链,因此2021年前国内NFT市场仍处于襁褓之中,起步相对较晚。2021年后,在全球元宇宙热潮影响下,国内NFT市场随之兴起,后于2022年步入监管规范期,确立了以数字藏品为主的应用场景。国内数字藏品的发展历程同样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规范期。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